從3電轉移至3A 電動車快速成長

臺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出席「旺旺中時ESG論壇」。(鄧博仁攝)

在全球節能減碳的浪潮下,汽車產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變革,臺灣森那美起亞總裁李昌益認爲,汽車從傳統的3電(電池、電控、電機)轉移到3A(自動化、AI控制、娛樂),並且從燃油車轉換至新能源車,其中電動車成長非常快速。

疫情後全球的排碳不減反增,達到460億噸(疫情前380億噸),主要原因來自商品製造、耕種養殖、調節溫度、用電及交通運輸等,其中交通運輸約佔16%,李昌益表示,雖然不是最高,但需要很多的努力才能達到減碳。

值得觀察的是,去年全球車市規模8500萬臺,電動車就有1360萬臺,成長29%相當驚人。排名前三大是TOYOTA集團、VW集團及HYUNDAI集團(包含Kia)。各品牌對汽車電動化的態度不同,例如TOYOTA集團會長豐田章男認爲電動車不是唯一趨勢,是因爲他們擁有最多HYBRID混合動力技術的專利,且發展近30年,不可能完全放棄,但是另方面,BMW已宣佈2027年全數生產電動車,VW集團也轉向推出HYBRID和PHEV車種。

李昌益表示,Kia在臺銷售成長相當快,2021年近4000臺,去年領牌數已突破1萬臺,其中電動車EV6 約佔15%,除了節能減碳外,更主要的是消費者擁有完全不同的用車體驗,例如一般燃油車保養週期是5000公里,電動車4萬公里,且電池保固是8年或12萬公里(燃油車的品質保固爲5年或10萬公里),持有成本相對更低。

李昌益再以新上市的EV9爲例,使用多達12種永續性的材料,包括有PCM塑膠、生物塑膠、無BTX漆、再生PET布料等等,許多是來自於回收的保特瓶、漁網,用以替換掉如傳統座椅的皮革材料等等,Kia的展間也特別將這些材質佈置於牆面,向消費者說明這些用料的來源,傳達品牌爲全球環境保護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