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進來”到“走出去”,以研究生微黨課激活思政育人“大課堂”

央廣網上海3月13日消息(記者唐奇雲)在曾一度被污泥淤塞的“臭水溝”——曹楊環浜感受“水清、岸綠、景美”的環境治理成果;在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第一個工人新村——曹楊新村感受基層治理現代化;在上海第一座高線公園——百禧公園解讀城市網紅地標的魅力。一堂堂身臨其境的微黨課,讓廣大研究生黨員在真聽、真看、真感受中,解讀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和偉大意義。

近年來,華東理工大學充分挖掘黨課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以研究生黨員“小課堂”,激活思政育人“大課堂”。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重視課程的實踐性,注重啓發性教育,發揮學生主體性作用,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在不斷啓發中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黨建+實景”,講述中國式現代化的環境治理

“從選擇了這個學科方向開始,我們就註定了要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爲建設美麗中國貢獻力量,這是我們的時代使命。”在碧波盪漾、綠草如茵的曹楊環浜,華東理工大學資環學院2022級研究生溫貴棱正侃侃而談。

“昔日的‘臭水溝’變成如今的曹楊新村‘綠項鍊’,這裡已經成爲了河清水綠的城市新景觀。”在題爲“爲中國式現代化打造河清水綠的夢想家園”微黨課上,溫貴棱帶領研究生黨員們一起走進曹楊環浜,沉浸式體會社區水體治理帶給衆人的啓發。他從曹楊環浜的水治理工程講起,詳細介紹了改革開放以來,以上海爲代表的大型城市在城市水源治理上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微黨課上,溫貴棱還談到了華理青春河的治理,在各相關部門和街鎮全力支持下,經過河道疏浚、護岸改建加固、岸線環境提升、水體生態修復等,青春河又恢復了“青春”。爲了讓青春河永葆青春,華東理工大學資環學院學生黨員們組成了一支“美麗青春河志願服務隊”,圍繞青春河水質實時監測、傳感技術研發與智能巡查、生態修復技術、環保科普宣傳等方面開展系列活動,爲文明、綠色、可持續的校園發展保駕護航。

“黨建+專業”,不同專業黨員賦能“大思政”建設

“將場所精神和文脈記憶嵌入景觀設計的全過程,百禧公園之所以受到市民的歡迎,是因爲它的設計過程、細節都基於我國國情和場地周邊現狀,並對居民訴求進行了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做到了以人民爲中心。”在新晉網紅打卡點百禧公園,華東理工大學藝術學院景觀設計研究生黨支部書記代永昕以“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爲題,爲研究生黨員們講述了一堂生動的微黨課。

“前身是曹楊鐵路農貿市場,在城市有機更新下,化身爲一座高線公園——百禧公園。”代永昕結合公園的場地限制、人文元素、歷史背景等因素,以景觀設計學的專業視角,從色彩選擇、材質差異、景觀形狀等角度論述了百禧公園在設計上體現出的超大型城市景觀規劃與治理智慧。她談到,作爲城市更新的“亮眼”之作,百禧公園充分體現出了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要充分發揮人民的智慧,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爲人民的設計理念。

從“學進來”到“走出去”,在真聽、真看、真感受中解讀中國式現代化。微黨課在內容上,突出“黨建+專業融合”的特徵,憑藉研究生黨員專業能力強的優勢,充分發揮各專業學生黨員對黨的理論的融合嵌入作用,以學生的視角,闡述對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解與認知;在形式上,創新“黨建+實景沉浸”的模式,讓理論學習走“新”又走心,黨員們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成就;在機制上,構建“黨建+校地協同”的機制,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的教育資源,引導廣大學生黨員將專業知識、社會實踐以及個人發展緊密結合,主動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