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大降低癌症復發和死亡率,這項研究或將改變指南

舌鱗狀細胞癌(下文稱“舌癌”)是口腔中最常見的腫瘤,佔所有口腔癌的25-40%。

近年來,舌癌的發病率逐漸上升。約30%的舌癌在早期階段被發現。

2024年4月01日,浙大二院放療科主任魏啓春教授團隊在國際頂級腫瘤學期刊《臨牀腫瘤學雜誌(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3影響因子:45)上發表題爲“Impact of Postoperative Radiotherapy on the Prognosis of Early-Stage (pT1-2N0M0) 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大樣本隊列研究。

研究發現:術後放療能夠顯著提高中低分化型早期舌癌患者的5年總生存率和局部區域無復發生存率,是該亞型患者的治療新策略。

魏啓春爲該文的通訊作者,博士後田巧瑩、博士研究生薑琳、博士後戴東君、博士研究生劉麗紅爲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還受到浙大二院口腔外科劉雁鳴主任、病理科魏樹梅副主任等的支持與幫助。浙大二院爲第一單位和通訊單位。

來自臨牀實踐的科學問題

對於早期舌癌患者,目前的國內外指南,如美國NCCN、歐洲EHNS-ESMO-ESTRO、中國CSCO指南等,均推薦手術治療爲主,認爲沒有危險因素的患者僅僅開刀就能解決問題。哪些因素是早期舌癌的危險因素?

哪些早期舌癌患者手術後還需要輔助治療?

浙大二院放療科團隊

“臨牀工作中,我們發現舌癌的複發率比較高,哪怕是早期舌癌,其複發率也超過20%。說明現行指南並不能很好地指導臨牀實踐。早期舌癌中應當存在某些亞型的患者,需要接受更積極的術後輔助治療。”魏啓春教授指出,“重要的臨牀問題是如何定義舌癌的危險因素。”

“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的

複發率

爲了解答心中的疑惑,魏啓春教授團隊牽頭進行了一項雙中心隊列研究,納入了近十二年來528名T1-2N0M0(I-II期)的舌癌患者,其中383例(72.5%)接受了單純手術治療,145例(37.8%)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後放療。

統計發現,這些患者的總體複發率高達21.6%,復發事件多達138例,其中以頸部淋巴結轉移(70例,佔總人羣13.3%)和舌部原發竈復發(50例,9.5%)最爲多見。

魏啓春補充道,“對於醫務工作者而言,這麼早期的腫瘤,高達21.6%的復發是不可接受的。這意味着目前的全球指南還存在問題,不夠完善。”

是“亡羊補牢”,

還是先下手爲強?

團隊進一步分析對比了復發患者與未復發患者的5年生存率(OS),發現未復發患者的生存率高達92%,而復發患者的生存率僅僅只有56%。

通過傾向性評分匹配分析,令接受了術後放療的患者與沒有接受術後放療患者的人羣特徵達到基本一致。發現單純手術組的5年死亡率爲18%,而術後放療組的死亡率爲10%。把復發也算上的話,術後放療令早期舌癌患者的復發及死亡事件減少了幾乎一半(從30%降到16%)!圖源:健康時報臨牀上有句話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早期舌癌患者,上述數據表明,與其等到復發後再“亡羊補牢”,不如一開始就下“猛藥”。

既然放療這麼有效,是不是鼓勵大家無差別地去做放療呢?

當然不是。“我們應該做的,是儘可能地去提前甄別出那些很可能會復發的患者,提前進行干預,而不是一刀切。”魏啓春教授說,“這就回到了如何去界定危險因素的問題。”

圖源:健康時報

臨牀上有句話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對於早期舌癌患者,上述數據表明,與其等到復發後再“亡羊補牢”,不如一開始就下“猛藥”。

既然放療這麼有效,是不是鼓勵大家無差別地去做放療呢?

當然不是。“我們應該做的,是儘可能地去提前甄別出那些很可能會復發的患者,提前進行干預,而不是一刀切。”魏啓春教授說,“這就回到了如何去界定危險因素的問題。”有這幾個特徵需警惕!

通過分析,研究團隊發現中低分化、脈管癌栓、神經侵犯、更深的腫瘤浸潤深度是造成患者復發或死亡的高危因素。

在中低分化亞組中

術後放療能提升早期舌癌患者28%的5年生存率!

在脈管癌栓/神經侵犯亞組中

術後放療能提升早期舌癌患者23%的5年生存率。

在腫瘤浸潤深度大於5毫米的亞組中

術後放療能提升早期舌癌患者16%的5年無病生存率。

“這些鼓舞人心的結果爲我們的臨牀實踐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以後再碰到有這些特徵的患者,就可以有底氣地給出術後放療的建議。”魏啓春振奮地說,“我們的研究可能會改變國際指南!”

來源 | 浙大二院、健康時報

新媒體編輯 | 陳旦

一審 |詹樂仙

二審 | 柴瓊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