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存單爲何紛紛售罄

近日,多家銀行對大額存單進行調整。浦發銀行、興業銀行、農業銀行、民生銀行、平安銀行等多家銀行的3年期大額存單額度紛紛顯示“售罄”。此外,雖有部分銀行APP頁面仍能查找到相關產品,但對大額存單的購買條件作出了限制。有分析指出,這是變相“下架”大額存單。

大額存單是商業銀行爲個人和企業客戶提供的一種存款產品,起存門檻較高,一般爲20萬元或30萬元起不等。儘管存期較長,但很多大額存單可以在到期前轉讓,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同時,大額存單安全性較高,作爲商業銀行的存款產品,其本金和利息的支付受到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

業內專家認爲,當前,銀行下架中長期大額存單主要因爲銀行淨息差仍持續承壓。在資產端投放相對乏力的情況下,銀行壓降成本較高的中長期定期存款或存單,有利於管理淨息差。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目前國內銀行淨息差處於較低水平,並且仍然面臨下行壓力,部分銀行出於穩定負債成本進而穩定淨息差的考慮,暫時下架大額存單尤其是中長期大額存單。大額存單作爲一種金融產品,銀行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特別是負債管理需要較爲靈活主動地發行,增強負債管理的主動性。

招聯首席研究員、復旦大學金融研究院兼職研究員董希淼表示,截至去年末,我國商業銀行淨息差已經下降至1.69%,首次跌破1.7%關口。今年,在推動社會綜合融資成本穩中有降的情況下,銀行淨息差可能還會下降。部分銀行調整大額存單等產品發行計劃,主要是爲了降低存款利率,壓降負債成本。

婁飛鵬表示,目前還有部分中小銀行發行期限較短的大額存單,投資者可以將其作爲投資對象。董希淼認爲,投資者要平衡好風險與收益,儘量實施多元化、綜合化的資產配置策略。在各類資管產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續下降的情況下,投資者應調整好心態,降低投資收益預期。(經濟日報記者 蘇瑞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