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政治對北極區域治理影響甚鉅

分裂的世界?:21世紀全球區域化崛起(聯經出版)

北極區域當前正面臨重大轉折點。長久以來,北歐中小型國家以多邊主義因應全球鉅變,以民主、人權,以及永續發展爲北歐區域主義的核心。北歐國家積極投入多邊外交,但選擇性加入多邊組織。其對外政策一方面致力保持彈性及自主,另一方面將大國權力爭奪及軍事安全問題排除在北極區域之外,以確保北極區域的穩定與發展。就治理北極區域的多邊架構而言,北極理事會是多邊治理的核心,但主要以非正式、共識形成爲基本原則,以凝聚北極治理的共同行動綱領。此外,在次國家及地方治理上,也納入地方政府與多元的參與者,例如原住民團體,以共同探究落實北極協調合作的具體措施。北歐與北極治理的多邊機制並非封閉型的區域主義。北歐國家歡迎境外參與者共同打造北極永續家園。近年來,東亞各國以北極理事會觀察員身份,參與北極治理,促進北極地區市場發展,頗引人矚目。

對北極區域治理最重大的影響因素是大國政治的衝擊。美國雖爲北極國家,但對北極事務原本並不熱衷。中國大陸自2013年成爲北極理事會觀察員,並推動冰上絲綢之路,開始較積極參與北極治理後,引起美國警覺。近十年來美中全球戰略競爭關係加劇,大國的權力爭奪也延燒至北極區域。美國一方面重新在北極區域佈署軍事網絡,另一方面也將中國大陸在北極的活動貼上霸權擴張的標籤。中國大陸方面雖採取尊重現有北極秩序的低調政策,但北歐各國對中國大陸疑慮加深,信任感也降低。俄羅斯在北極區域佔有主場優勢,且控制北方航道。北歐各國長久以來將俄羅斯納入北極治理機制,並以務實態度處理安全問題,與北約的關係也以夥伴而非正式軍事同盟爲主。2022年俄國入侵烏克蘭,改變了北歐整體安全架構。大國權力競逐,及高北地區的安全政策,勢必成爲未來北極治理的矚目焦點之一。

展望未來,北歐標章及開放型多邊主義的持續與昇華仍是北極地區穩定與發展的基石。北歐標章的核心是推動全球及區域的永續發展,並平衡環境保護,經濟成長,以及社會福利的永續發展目標。大國權力政治介入北極區域勢不可免,但北歐中型國家佔有道德的制高點,其遊走於強權政治的空間仍高於其他區域,其說服力及中介角色也凸顯了北歐外交的利基所在。如何維持並強化北極多邊治理機制,並因應快速變遷的國際環境,將爲吾人解析區域發展、區域治理,乃至全球治理提供了一個重要的觀察分析案例與主題。(三之三)

冷則剛小檔案/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國際關係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研究員,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系合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爲全球治理,中國大陸外交政策,文化政策與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