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60餘地樓市鬆綁 部分城市成交回暖但分化明顯

大陸60餘地樓市鬆綁,部分城市成交回暖但分化明顯。(澎湃新聞)

大陸《證券時報》9日報導,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已經有超過60個城市發佈房市鬆綁政策,既有鄭州、蘭州、哈爾濱等省會城市,也有青島、秦皇島、衢州等二三線城市。面對房地產市場低迷態勢,各地持續從公積金貸款、商業貸款、購房補貼等方面釋放利多。

今年3月16日,大陸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會議指出「關於房地產企業,要及時研究和提出有力有效的防範化解風險應對方案,提出向新發展模式轉型的配套措施。」會後,中央多部門跟進表態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穩定市場預期。

今年3月1日,鄭州市發佈了《關於促進房地產業良性迴圈和健康發展的通知》,成爲2022年首個放鬆限購、限貸調控政策的城市。

3月23日,哈爾濱市發佈通告,正式取消限售政策。此前規定爲,自2018年5月開始,哈爾濱實施區域性限售,在道里、南崗等主城六區內購房自合同簽訂起滿3年方可上市交易。

進入4月,蘭州市又印發了《蘭州市落實強省會戰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第1號)》,降低購房首付比例,定向放寬限購、限貸政策,激發市場活力。

對比上述省會城市樓市寬鬆政策,市場普遍認爲,蘭州樓市新政在覆蓋面和力度上相對更大。

相比之下,浙江衢州樓市寬鬆力度更大,幾乎是全面放開樓市限購、限售政策。

今年4月1日,衢州市住建局發佈《關於促進市區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的通知》,非本市戶籍家庭、個體工商戶及由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企業,視同本市戶籍家庭執行相關購房政策。

對此,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表示,「要回歸到調控的本質,調控的根本目的是爲了防風險,房價上漲和金融風險並不一致。如北京這樣的城市,購房者交易槓桿極低,房價上漲主要是供給不足,房價上漲並不會導致金融風險。在當下,我們需要在少數城市房價上漲與整體市場低迷之間做出選擇。」

許小樂認爲,「今天的市場形勢,無論是購房者數量、還是收入增長預期,都與2009年、2015年截然不同,只要控制住槓桿水準,房價未必能夠大漲起來。在房價上漲階段,我們實施了很多行政管制政策,如限購、限價、限貸、限售等,這些政策是爲了應對房價快速上漲而採取的臨時政策,在市場低迷時就應當果斷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