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名將蘇定方200破10萬,以身爲棋勝天半子,出兵高麗橫掃百濟

公元659年,68歲高齡的大唐名將蘇定方平叛了西突厥叛亂得勝歸來,剛剛到達長安就聽到有人說女皇陛下武則天將給他開一個慶功會,請他吃高麗蔘。

蘇定方趕緊左搓搓右搓搓,把手洗得乾乾淨淨,覲見女皇。

武則天果然賞賜了一根人蔘給他說:“愛卿辛苦了,年歲已高,比不過年輕人,以後要多用人蔘補身。你看這株人蔘可好。”

“好 ,非常好。”蘇定方心想能說不好嗎?

女皇非常高興:“那就辛苦你一趟去高麗多給我帶一些人蔘回來。

就這樣,女皇用一顆人蔘忽悠蘇定方出兵高麗半島,來開了大唐帝國在高麗半島的高光時刻。

大唐名將如雲,爲何女皇要選擇已經68歲的老將蘇定方呢?難道真的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寶?

不,是信任,也是威望,是蘇定方打出來的戰績和信服。

我們看看蘇定方的彪悍戰機,兩戰滅兩國。

公元628年,唐軍擊敗夏州叛軍,完成真正意義上的一統。

這是李世民即位的第二年,他終於不用權衡,不用忍氣吞聲了,立即下令:“出兵突厥,給我把頡利可汗往死裡打。”

頡利可汗是當時的突厥之王,他統領突厥開始於唐朝之前,爲了亂中取勝,多次在那段隋唐風雲的歲月裡面阻撓唐朝統一。

唐朝建立後,他又自恃兵強馬壯,連年侵略邊地,殺掠官民,劫奪財物。

李世民即位當年,前腳玄武門之變,後腳他就兵臨渭水,敲詐了立腳未穩的李世民一大筆錢方纔退兵。

恨得李世民牙癢癢,視爲大唐之恥。

這不,才兩年過去,吃拿卡要上癮的頡利可汗再次蠢蠢欲動,叫囂李世民這個運輸大隊長識相一點,快點送錢送糧送女人。

三番五次挑逗,不打說不過去。唐太宗下令徵兵。

歸隱田園多時的蘇定方被當作一名農夫徵召入伍,這一年他37歲。

蘇定方之所以隱姓埋名,因爲他之前從事的事業全是反大唐的。

戰爭對基層士兵而言就是絞肉機,與其充當如炮灰的小兵,不如自報家門,賭他一把,因爲唐軍年年征戰,缺人啊。

蘇定方的判斷是對的,唐軍統帥李靖正在爲先鋒將領的人選頭痛,聞蘇定方在麾下,大喜過望,當即點了蘇定方的將,先鋒非你莫屬。

李靖爲何如此看重蘇定方?

蘇定方年僅十五歲就在隋朝末年的亂世殺出聲名。

一開始,由於盜賊四起,蘇定方隨父親蘇邕在本地組織了數千人的護鄉隊伍,防護流寇侵擾。

不久後他被竇建德和劉黑闥招募,南征北戰。此人多次以身爲棋,勝天半子,在戰局陷入僵持時衝鋒破敵,登城陷陣,勇冠三軍。

後來唐軍和他作戰時,也是吃足了苦頭。

竇建德和劉黑闥兵敗後,蘇定方擔心受到牽連,回到老家,躬耕於南陽,不求聞達於諸侯。

但時勢造英雄。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蘇定方作爲先鋒,披掛上陣,率軍先行,他意氣風發,即將與突厥軍團相遇之前,天氣突變,升起漫天大霧。

軍士詫異之際,蘇定方興奮不已,這是久違的味道,奔襲的好機會,於是對屬下衆將說:“諸君可敢和我拼一把?斬首頡利。”

這個計劃太大膽了,“富貴險中求,一個字幹。”最終有200人站了出來,更多的人選擇了沉默。

蘇定方環顧四周:“200足矣”。

就這樣,一羣瘋子被蘇定方聚集在了一起。

一人配兩馬,兵貴神速,蘇定方帶領二百騎趁着大霧奔襲坐擁十萬大軍的突厥軍營,斬首對方主帥。

此刻的頡利可汗在幹什麼?盡幹吃喝玩樂的事,就是不幹正事。

頡利自詡兵多將廣,揚武耀威走一圈,大唐就會像之前一樣,把他想要的東西送過來。

所以他非常驕傲和顯擺,人一旦顯擺,做什麼事都想與衆不同。

因此頡利的牙帳弄得又高又大,在帳頂前方還特意掛了一個虎頭,看這樣子他是擔心別人看不見。

哪知道遇到蘇定方和他的率領的一羣不怕死的愣頭青,不走尋常路,一路掩殺過去。

突厥軍根本沒想過敢有人來掏襠,以爲這股疾馳而來的小分隊是己方傳令或偵察的,故而放之不管。

這讓頡利可汗的招搖頓時變成了找死,待頡利可汗的近衛發現事情不對時,雙方已經近在咫尺。

保命要緊,在近衛拼命的掩護之下,頡利可汗緊忙後撤,跑得有多慌張,居然來不及通知任何人。

蘇定方的200騎追着頡利可汗殺,無奈對方是自小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而且性命攸關之際更是迸發出無窮潛能,跑得狗都攆不上。

蘇定方只得放棄追趕,回去與李靖率領的唐軍主力會合後,殺氣騰騰逼近突厥大營。

然後突厥軍隊就傻眼了,我們的可汗呢?兩軍對壘沒有這麼玩的啊。

唐軍陣前喊話:“你們的可汗已經被我打跑了。投降還是死。選擇投降我們絕不虐待俘虜,不投降就砍下你們的腦袋當夜壺。”

於是突厥軍隊投降了,唐軍一戰俘虜突厥男女十餘萬。

趁你病,要你命,唐軍窮追不捨,一直打到陰山,現在內蒙古巴彥淖爾盟中部的狼山,抓住了走投無路的頡利可汗,押送進入長安。

這一戰,蘇定方在唐軍中一戰成名,升任左武候中郎將,他帶領的200騎兵也個個收穫重獎。

這一戰讓突厥羣龍無首,各方勢力此起彼伏,突厥陷入內亂,30年不敢擾邊。

而蘇定方也因此解甲30年,英雄無用武之地。

老兵不會死,只是漸凋零。

李世民死後,唐高宗即位,突厥這邊經過多年的腥風血雨也終於再次被統一。

不知道是好了傷疤忘了痛,還是真的窮得不要命了。突厥新王思結俟斤都曼起兵進攻大唐。

此刻的突厥都曼在吐蕃,就是現在的藏族的支持下,在西域如同一條發情的小泰迪,到處擡起左腳,留下印記劃地盤,不可一世。

工作和打仗一樣,需要有經驗的,武則天親自點將,唐朝派出蘇定方率軍討伐。上一次整套突厥,蘇定方37歲,這一次他68歲。

可憐白髮生!

蘇定方被任命爲安撫大使,意思是讓他用任何一種方式平定西域。

蘇定方能用拳頭的絕對不講道理。

他的作戰方針是快準狠,當即挑選精銳士兵五千,拋開大部隊,一人攜帶兩匹馬晝伏夜行,快速推進,往往一夜急行軍三百里。

這完全出乎了都曼的意料。於是在一個天剛矇矇亮的早上,都曼的軍隊剛剛從夢中醒來,突然發現一支大軍衝進本方軍營殺人放火,好不猖獗。

但他們除了大驚失色,軍心浮動和倉皇逃命之外,毫無辦法,根本無法一戰,被攆子屁股打,捱得老慘。

蘇定方用兵貴神速打得都曼心膽俱寒,不得不自己把自己綁了出城投降。出乎意料,殺得一身血跡,猶如地獄歸來的魔將的蘇定方展露笑顏,赦免了都曼。

人世間的大悲大喜不過就是如此,感動得都曼痛哭流涕,立刻對天發誓,就差拔出匕首砍小拇指了,保證不再進犯大唐。

於是西域再次這裡的黎明靜悄悄,西域平定。

這次出征,前後只用了40天。

蘇定方高高興興準備這次回去總可以安享晚年了吧。

誰知道,還沒到達長安,就聽人說武則天將給他開一個慶功會,請他吃高麗蔘,也就是開篇一幕。

公元660年,蘇定方剛把西域的火撲滅,高麗這邊又爆發叛亂了。

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啊?其實還真沒關係,但大唐皇帝希望有關係。

早在隋唐之前,高麗半島上就一直演繹着演繹着“韓版”三國殺,打的不可開交。

半島上高句麗、百濟、新羅三足鼎立,今天我提着西瓜刀衝到你家,明天我拿着棒球棍跑進你院子中打砸搶。

這三個國家打了三百年你,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誰都有過風光的一天。

在風光之際和人生巔峰的時候,他們都無一例外選擇打得另外兩方滿地找牙,但最終依舊是誰也奈何不了誰。

半島上的新羅一開始老是屬於鍛鍊抗打能力的那一方,被打久了,打出了經驗。

明白依靠自己力量是永遠無法打破平衡,於是新羅選擇了遠交近攻,把目光看向了大唐,選擇臣服,以求結盟。

唐王朝欣然同意,早在隋朝我們就想染指半島,君不見隋殤帝楊廣在位時期,曾抽調百萬精兵,三次遠征高句麗。

可惜全部失敗,留下數十萬的隋軍將士遺骸,還被高句麗堆積如山製成京觀。

隋朝滅亡後,唐朝建國,雖然是不同的兩個朝代,但唐朝對隋朝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很強。

李淵本是隋朝的唐國公,因此唐朝不僅繼承和沿用了隋朝的一切體制,也繼承了隋朝的榮辱。

因此,隋朝遠征高句麗的失敗,被大唐全國上下視之爲奇恥大辱。

新羅國的位置正好在高句麗另外一個方向的南邊上,地理上與大唐呈現南北夾擊高句麗之勢。

新羅的主動臣服,讓大唐在高麗半島獲得一個穩定的後勤支點。

報仇的機會到了,大唐三下五除二和新羅談妥,簽字蓋章互換國書,結爲聯盟。

大唐和新羅的結盟打破了半島平衡,半島上此刻正在坐莊的百濟感到危機,坐不住了,決定你先下手爲強。

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當時的百濟王扶余義慈聯合高句麗、靺鞨,組成聯軍,進攻新羅。

新羅被半島聯軍羣毆,揍得鼻青臉腫,媽都不認識,被連下四十城。

高麗半島上的城池和中原的城池無論規模、堅固程度、製作要求上都相差甚遠。

因此新羅被攻克的四十座城池在我國叫四十個村子,即便如此,這樣折騰,地主家再有餘糧也遭不住啊。

新羅哭着爬着一路風塵僕僕跑到大唐求救。

脣亡齒寒,唐高宗李治幾乎沒有猶豫就下令救援。一旦失去新羅,大唐在半島的影響力將蕩然無存。

除了這一點,這關乎大唐的面子,我的小弟你們也敢打。你們欺負了我的小弟,我不發飆以後還會有小弟願意跟隨我嗎?

所以有了女皇親自點將,68歲的蘇定方被任命爲神丘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大軍十萬人征討百濟。

蘇定方老夫聊發少年狂,策馬揚鞭,對着剛剛隨自己西征還鄉的大軍怒吼:“兒郎們,可隨我再一戰。”

蘇定方率10萬大軍出征,坐船繞過高句麗,直接進入百濟境內,六萬大軍登陸,另外四萬繼續走水路。

水陸出擊,目標百直指濟都城泗沘城,今忠清南道扶余郡。

百濟王見狀亂了分寸,亂指揮,派軍層層阻擊,他的想法是逐步小號唐軍,和後世的游擊戰有相似之處,但問題是百濟軍把層層阻擊的每戰當決戰打。

百濟兵戰鬥力不如唐軍,不以多打少哪有取勝的機會,如此這般的層層作戰,反而犯了分兵的大忌。

偏偏這個百濟王還是“個人”,面對勸諫,不僅多次力排衆議,還每次都選錯答案,簡直就是唐軍的餘則成。

唐軍連戰連捷,勢如破竹,很快打到距百濟都城約二十里處。

百濟王腦袋這次抽得更兇,在此處,也就是距離都城二十里處,傾國之兵來戰。

各位,此處是平原,百濟軍要和唐軍野戰。

百濟衆臣趕緊勸諫,快把兵力調回來,據守都城泗沘城,泗沘城城牆堅固,易守難攻。

百濟王不聽,執意野戰,他瘋了嗎?以己之短攻敵之長。

不,恰恰相反,百濟王人間清醒,他是怕死。他擔心在泗沘城決戰一旦百濟戰敗,自己連逃命的時間都沒有了。

於是百濟將領以上墳的心上戰場。

當時的唐軍歷年征戰,野戰水平獨步天下,這絕對不是誇張的。

蘇定方率軍迎擊,集中優勢兵力在左翼,右翼固守,通過左翼突破敵軍後包抄右翼的戰術,大敗百濟軍,斬殺一萬餘人。

百濟國王義慈聽到戰敗的消息後,帶着太子拿上早已收拾好的細軟,丟下都城和滿城官員百姓向北境逃去。

百濟王有多坑人,他連自己的其他兒子一個都沒告訴。

最終百濟王的次子眼看無法阻止,大勢已去,開城投降。

逃到北邊的百濟王也不好過,吃不飽穿不暖,而且還要提防高句麗把他捉過去立傀儡,搞流亡政府,控制百濟。

思前想後,高句麗野蠻,大唐風範高大,落在高句麗手中不死也要脫層皮,落在大唐手中至少性命無憂。

於是百濟王找到蘇定方談判,在性命獲得保障的情況下,又跑回來奉表歸誠。你這不是瞎折騰嗎?剛開始一步到位多好。

百濟平定後,大唐將百濟分爲五部,“置熊津、馬韓、東明、金連、德安五都督府”。

五都督府下轄三十七州,二百五十縣納入唐朝版圖,並和新羅一起派了聯軍,佔領了高麗半島的西南方。

隨着半島的寒冬將至,爲了避免重蹈隋煬帝打高句麗的覆轍,唐軍主動退軍,過了冬天再說。

蘇定方率百濟國王、貴族九十三人和百姓一萬兩千多人等俘虜乘船,於公元660年11月1日,獻俘於東都洛陽則天門。

大唐爲慶祝攻滅百濟,一雪前恥,“賜天下大酺三日”,即官府提供酒水,讓民間舉行聚會,暢飲三天。

蘇定方三戰滅三國,實現了自己的名字含義,定方定方,平定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