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文西+凱格爾」雙管齊下 6旬男摘攝護腺癌不漏尿

醫師裘坤元(左)操作最新型第4代達文西機械手臂,爲病人進行攝護腺切除手術。(臺中慈濟醫院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60歲王姓患者因排尿不順嚴重影響生活,就醫發現罹患攝護腺癌,臺中慈濟醫院泌尿科顧問醫師裘坤元以達文西微創手術,輔以生理回饋儀訓練病人骨盆底肌,不僅順利根除病竈,也解決病患可能「漏尿」後遺症。

王姓患者就醫檢測發現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相當高,經切片判定爲攝護腺癌,剛好臺中慈院引進最新型第4代達文西手術設備。主治醫師林殿璜詢問病人意願,最後由達文西機械手臂原廠認證講師裘坤元醫師,進行「機械手臂輔助腹腔鏡攝護腺切除術(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Prostatectomy,RALP)」。

雷氏空間保留術(綠色)改善攝護腺切除手術後漏尿與性功能障礙問題,提升病人生活品質。(臺中慈濟醫院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透過生理回饋儀圖像顯示,病人可以掌握正確的肌羣鍛鍊,改善漏尿問題。(臺中慈濟醫院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過往攝護腺癌切除手術,不論是傳統開腹或腹腔鏡手術,通常經由膀胱前方通過雷氏空間(Retzius space)切除攝護腺,但易破壞血管神經叢與支撐骨盆底肌肉的相關組織,術後可能有漏尿與性功能障礙;醫界爲改善後遺症,進一步發展保留雷氏空間的新式攝護腺切除手術。

醫師裘坤元說明,患者採取保留雷氏空間的手術方式,透過達文西機械手臂輔助,從膀胱後側筋膜空隙進入切除攝護腺癌病竈,減少傷害周邊神經與組織,降低術後漏尿與性功能障礙比率。

裘坤元指出,一般病人認爲做達文西手術就沒事,其實還要考慮術後漏尿問題;手術前,安排病人學習訓練凱格爾運動,加強骨盆底肌肉能力以避免漏尿。患者術後回診自述情況良好,從術後1周時需要用到3塊尿布防漏,到術後1個月時,1天只漏尿兩滴,進步很大。

醫師裘坤元(右)向王先生(左)說明術後漏尿觀察重點,並提醒他定期回診追蹤。(臺中慈濟醫院提供/陳淑娥臺中傳真)

裘坤元指出,攝護腺癌手術的3大風險包括:術中出血、術後漏尿、術後性功能障礙,另病竈是否完全清除,也是病人關心的重點。以患者爲例,術中出血僅100毫升,術後漏尿問題也幾乎解決,手術廓清的淋巴球切片檢查沒有癌細胞,病理報告顯示癌症病竈也侷限在攝護腺中沒有擴散,只要術後兩個月的PSA攝護腺特異抗原指數維持在最低值(0.008),攝護腺病竈可說完全根除,未來僅需定期追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