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疫苗出現副作用等於認證的年輕人?美專家給答案

美國田納西州範德比大學醫學院傳染疾病專家夏夫納表示,副作用與疫苗保護力之間沒有因果關係。(圖/美聯社)

隨着全球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人數已突破百萬,關於疫苗效力的各種問題也逐漸浮出;其中,最常見的莫過於副作用愈強等於免疫效果愈好、產生的保護力愈高,甚至有人笑稱出現副作用等於疫苗認證的年輕人。對此,美國田納西州範德比大學醫學院傳染疾病專家夏夫納(William Schaffner)表示,「副作用與疫苗保護力之間沒有因果關係」。

《今日醫學新聞》指出,目前全球已有21種疫苗獲批准使用;光在英國,迄今已有超過3650萬人接受完整兩劑疫苗的接種。在美國,這個數字則突破1.621億人。從Google提供的數據來看,全球約有13%的人已完整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報導指出,目前已有數百萬人在接種疫苗後出現副作用,症狀包括注射處腫痛、發紅、疼痛、發燒、頭痛、肌肉疼痛、發冷與噁心。然而,並不是每個人的副作用都是相同的模式。甚至很多人雖然接種疫苗,卻完全沒有出現副作用,這是否意味着彼等疫苗效力較差甚至無效?

對此,夏夫納強調,「不管是否出現副作用都有免疫能力,副作用與疫苗保護之間並不存在着因果關係」。就mRNA疫苗來說,不論是輝瑞疫苗還是莫德納疫苗,完整接種的效力都達90%;換言之,每100名接受兩劑疫苗的人,只有10人可能遭到感染。

疫苗會促進身體針對目標病原產生免疫力,而這種疫苗產生效力的方式,在部分免疫系統受損的人,恐無法建立完整或最終對於SARS-CoV-2僅有部分效力。部分使用特定藥物的人,例如某些癌症治療藥物,或是免疫抑制劑就可能對疫苗效力產生負面影響。

愛丁堡大學免疫學與傳染病教授萊利解釋,副作用的產生與副作用的差異取決於人類免疫系統的遺傳多樣性。人體免疫系統由兩部分組成:第一稱爲先天性反應,如同拉警報一樣,警示身體該起反應來抵抗病毒;第二,適應性反應,指學習並記憶如何透過B細胞對抗感染,此時B細胞會產生抗體並尋找、消滅病毒;此外還有T細胞,負責殲滅任何遭病毒感染的身體細胞。

萊利強調,決定疫苗副作用的強與弱主要是先天性免疫反應,這點因人而異,而疫苗防護力則取決於適應性反應,這纔是影響疫苗效力的所在。換言之,有無副作用產生,副作用強還是弱,與疫苗效力沒有直接關係。

當然,部分專家認爲,可透過抗體檢測來評估疫苗是否產生免疫力;但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聲明卻認爲,「不論何時都不該使用抗體檢測來評估一個人對COVID-19的免疫力或保護力,特別是其接種疫苗之後」。

因爲,雖然抗體檢測可以確認一個人是否已針對SARS-CoV-2產生抗體,但即使結果是陽性也不代表他一定不會感染新冠肺炎。FDA擔心,透過抗體檢測會讓新冠病毒感染採取更寬鬆的態度,反而造成病毒的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