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性工時比例低! 我國全年總工時「慘勝」日韓

我國近年年總工時不斷下降,但去年(2022年)受僱員工年總工時卻反而較前年(2021年)增加7.2小時、達2007.6小時,較韓國及日本的1904小時及1626小時明顯較高。(報系資料照)

我國近年年總工時不斷下降,但去年(2022年)受僱員工年總工時卻反而較前年(2021年)增加7.2小時、達2007.6小時,較韓國及日本的1904小時及1626小時明顯較高,勞動部官員解釋,全體平均每人年工時會受到就業型態及結構影響,我國因部分時間者比率較其他國家低,纔會使整體平均年工時相對較高。

我國在2021年年總工時爲史上新低、僅有2000小時,主因爲受到三級警戒所致,當年減班休息(無薪假)人數爆增,導致下降,2022年隨着疫情過後鬆綁限制措施,工時也隨之上升。

據統計指出,我國去年平均月工時最高的行業爲電力及燃氣供應業的177.8小時、支援服務業的177.2小時及製造業的174.7小時,而加班時數最多爲製造業及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分別達15.1小時及11.4小時。

勞動部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司長黃維琛表示,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在2021年時深受影響,又以住宿及餐飲業、批發及零售業等大受打擊,使減班休息人數大增,也影響平均值,而去年漸漸迴歸正常,因此工時又回來。

針對工時較日本及韓國來的高,黃維琛說明,主因爲我國部分工時工作者比率佔比僅3.5%,較其他各國來的低,如果僅檢視全時就業者每週周工時,我國爲41.3小時,甚至較日本的42.7小時來的低,更與瑞士相同、與瑞典的40.9小時相差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