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兵個性驟變遭除役 治療找回人生化身暖男

彰化基督教醫院舉辦衛教活動,增進大衆對於思覺失調症的認識。(彰基提供/孫英哲彰化傳真)

彰化1名男子服兵役期間個性驟變,被評估爲精神病而被除役,經診斷得知罹患思覺失調症。他在6年前接受長效針劑治療,病況獲穩定控制後,自學廚藝,擔起照顧骨折媽媽與罹癌爸爸的主要支柱,還成了關懷其他病友的暖男,重新找回自信與快樂。

今年40歲的「阿正」當兵期間個性驟變、言談紊亂與胡思亂想,經評估爲精神疾病而除役,後續定期回診治療,並被診斷己罹患思覺失調症,他一時無法接受,出現情緒起伏加大、行爲混亂等惡化症狀,歷經高達15次住院治療後,直到6年前接受長效針劑治療,病況與認知功能獲得明顯改善。

爲增進大衆對於思覺失調症的認識,彰化基督教醫院今天舉辦衛教活動,邀請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長陳亮妤、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彰基總院長陳穆寬教授等人一同介紹思覺失調症、醫療進展與國家的照護計劃。

依據統計,思覺失調症的盛行率約0.2-2.0%,全臺灣約有13.4萬名患者,男女比率差不多。多數發病於青春期的晚期或成年人的早期,但也有病友發病於中年和老年思覺失調症的成因複雜,包括遺傳、神經傳導物質如多巴胺第二型的表現、社經地位與壓力等,都可能提高罹患思覺失調症的風險。

鹿基副院長邱南英說,思覺失調症病友的大腦腦質會委縮、腦室腔變大,症狀表現則分爲正性(如妄想、幻覺、怪異的言行、僵直)、負性(如面無表情、社會退縮、消極)、情感(如焦慮、憂鬱)、認知(如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新學習能力差、執行能力不佳)、其他(如失眠、煙癮、自殺)等。

彰基精神醫學部主任陳力源指出,思覺失調症病友在正性症狀出現前,通常會有一段爲期數個月至數年的「前趨期」,會感覺困惑、焦慮、猶豫、無法判斷,或覺得全身不對勁,甚至陷入「妄想氣氛」(Delusional Atmosphere),「阿正」大學時曾到海邊游泳,一度覺得渾身沉重、使不上力,便是思覺失調症前趨症狀。

彰基連續兩年配合心理健康司「疑似或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劃」,衛生局及彰化縣鹿基、衛福部立彰化醫院、彰濱秀傳、敦仁、和美身心醫學診所共同合作,組成社區精神衛生網絡,透過電訪與家訪等方式,幫助思覺失調症病友就醫診斷與進行適當的醫療處置,進而找回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