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產品經理決定去農業裡創業

草帽哥其實一開始不叫草帽哥,從事農業之後,在一次分享中,陳晨帶着草帽,於是就成了“草帽哥”。

2013年,草帽哥還是一名在校大學生,那一年,四川雅安發生7.0級地震,草帽哥在當地參與了農村救助扶貧工作,主要是幫助當地農民震後恢復——通過賣農產品。

由於雅安地處丘陵地區,農戶種植困難,運輸成本高昂,東西運輸不出去就更不用說賣出去了,草帽哥倒騰了很多將農產品賣出去的方法,均以失敗告終,收效甚微。

2013年在雅安農村服務期間和村民一起勞作

在雅安,草帽哥經歷了考驗、掙扎、疲憊、挫敗和無助。然而,學生時期“未遂”的英雄主義,在草帽哥人到中年,還是再次甦醒。

疫情的B面,還是做農業吧

從學校畢業,草帽哥成爲了某互聯網公司的產品經理,直到疫情的發生,很多東西都走向了B面,暫停鍵一按就是三年。

2021年春節,草帽哥回去了老家。“孩童時期生活過的農村,那樣繁茂。二十年後,滿面荒蕪,衝擊力太大了!”草帽哥思忖,爲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都不願意回去農村?即使是不願意回去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如果,我這幫從農村出去的孩子都不願意關注農業,還指望誰去關注?“

那次返鄉之後,草帽哥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收集農業行業的資料,開始做了大量的調研,從種植養殖、農產品機械化、農產品運輸冷鏈、到最終產品的銷售整個產業鏈端。

2022年,上海發生了長時間的封城。

2022年8月,草帽哥下定決心“下海”,離開互聯網公司,開始農業創業。

“三十而立,新的階段,換個新的活法。”草帽哥帶着團隊做了一個叫Farm Tongue(方糖農園)的項目,想要通過互聯網以及新興技術,解決從田間到舌尖的效率問題。

“農戶種地靠天吃飯,農產品賣出去纔是硬道理,讓他們賺錢才能調動積極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幫他們賣掉。”

在農業裡,賺點有價值的服務錢

想要幫助農產品賣出去,這個團隊的做法看起來是“反潮流”的,方糖農園有“三不原則”:不做種植端,不做商超,不直播帶貨。

他們想從消費端來解決問題,從傳統的“貨”找“人”,到消費場景裡去“人”找“貨”。

草帽哥舉例:比如孕媽這個羣體,她們對飲食的要求高,要求天然綠色健康,那麼反過來就要求按照特定的養殖模式進行增殖、養殖,投放無公害飼料,也不施肥、灑藥,生產出無公害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市場上目前的有機食品很多,但是並不精準,價格昂貴;有機食品的種植戶也很多,兩者之間,直線最短。

完全有機會,讓兩者匹配更效率更優質。方糖農園構建了龐大的IT數據庫,用來描繪用戶畫像,確定需求場景,通過一年的小樣測試,草帽哥認爲模式基本成型。目前,方糖農園給出的數據是:私域消費者客羣達到3000多人,重點合作了50家農戶。每個月,這些合作農戶的農產品,穩定的寄送至每一個訂閱購買家庭。

但這裡,草帽哥沒有去賺差價。

“我們想賺有價值的服務的錢。”

農產品服務與品牌升級的“二創”機會,從確定消費者需求的那一刻起,方糖團隊的雙邊服務就開始了。

對於農戶:需求匹配給種植戶,然後從產品包裝設計到後續消費者服務,方糖團隊全盤接下來;

對於消費者:優質、放心、安全的選品推薦者與更好的產品體驗設計者。

幫合作農戶進行設計包裝的打樣

互聯網的從業經歷,讓草帽哥對科技的效率有了深刻認知。

“舉個例子,我們對數據庫的應用效率,算法會按照產品特色和消費者需求將其進行“訓練”,再通過AI輔助人工的方式生成一系列的包裝設計和宣傳文案。”數據庫之外,方糖團隊也在構建自己的“農業知識庫“。從農業數據、到農產品、供應商、產地、功效、人才等八大維度構建,草帽哥向芥末堆展示了他的知識庫。

“農業這個行業太大了,結構化的知識庫是非常必要的。而只有結構化的知識,才能在未來產生更多更大的可能性價值。”

除了更好地服務供需雙方之外,方糖團隊還會持續地對技術進行投入。草帽哥說:“農業領域太需要IT和技術來降低其中的成本了,在考量技術的有效性與選擇上,只有一個標準:只要能讓農產品從田間到舌尖更好的流通和流轉的事情,我們都會去做。”

在創業裡,發現了年輕人的新趨勢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對迴歸農村有更多的嚮往了。”

草帽哥在創業的這一年多裡,深刻感受到一些微妙但洶涌的變化。

“很多人想回鄉創業,或者是想和土地產生更緊密的聯繫,但是大部分又不敢一下子就去涉足和投入。”捕捉到這個訊息之後,草帽哥帶領團隊團隊設計了一款認養、溯源的小程序,把農產品做成參與式設計,通過預設認養+監測+農村體驗的方式來運營。

通過讓都市裡的年輕人通過認養的方式參與到農業中的其中一個小環節,他們可以通過小程序中的即時照片和現場視頻遠程監測到他們認養作物的生長情況、生長要素、施肥措施、環境變化等,瞭解農業之餘還能支持當地農民的生產和生活。

”其實,農業農村可以成爲普通人除了體制內、企業上班的另外一種可能和天地。”草帽哥如是說。

用戶內測中的服務小程序

目前,小程序還在小範圍內測,其中的模式還在方糖團隊還在進一步探索,但是草帽哥堅信:“年輕人們擁有非凡的創造力,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蔘與進來並一起共創,一切可能都會發生。若是能通過共創的方式,對農產品的流通端到消費端的中間環節進行優化升級,年輕人在其中能賺到錢,那麼回到鄉村也能過得體面周全和幸福。”

在“枯燥”的每一天,全力以赴

新農人回鄉創業,不單單隻能有一腔濃厚的情懷,草帽哥內心非常清晰:普通人的創業存在很多沉默成本,有需求不代表有市場,有市場不代表能掙錢,能掙錢也不代表能持續掙錢,只有自己親自入局才知道虛與實。

既然在而立之年,選擇到農業創業,除了擡頭看天,更要務實腳踏實地。比起互聯網,農業做起來,一點都不酷,田間地頭,是草帽哥呆得最多的地方,那一頂草帽,也成了草帽哥的“標誌”。

草帽哥的每一天都在“枯燥”的忙碌裡度過。

白天基本在各種農戶基地打轉,從果林到水產基地,草帽哥感覺自己越來越“真農人”了。

參與體驗水產養殖戶的捕魚

草帽哥把自己每一天的時間安排得滿滿的。

每天早上,草帽哥會開直播,他和農戶們說說行業動態,會連線答疑他們的問題。“共同學習和打開思路亦是必要的。”草帽哥說到。比如說最近,草帽哥就在和他的農戶朋友們商量,預製菜怎麼能和農戶更好產生聯繫。

早上五點直播農業技術連線農戶問答

直播完,農戶下地,草帽哥也跟着下地,到了晚上,草帽哥帶着一天的實地需求,反饋團隊、調整模型、優化效率。

白天真農民,晚上互聯網。

”我想我不是唯一一個非典型新農人。”草帽哥說:“越來越多像我一樣的人正在加入到農業創業中,懷抱對土地的熱情,對鄉土的眷念,對新時代新思維的理解。我相信,農業可以更酷,農民們可以更豐富這個野望,這一切並不遙遠。“

1、本文是 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瞭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佈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