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外長首次出訪北京 臺海局勢成焦點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圖/路透社)

中共環臺軍演落幕後,德國外長貝爾伯克首次出訪北京,她將利用此行關注臺海情勢,表達歐洲反對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的立場。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13至15日首次出訪中國,訪問天津和北京,一名發言人說,貝爾伯克此行將聚焦德中關係、臺海局勢、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中國人權狀況和地球暖化危機。

貝爾伯克啓程前表示,歐洲將中國同時定位爲夥伴、競爭者和體制對手,歐中關係的未來走向,將取決於中國選擇哪一條道路。

貝爾伯克指出,中國是德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但也按自己的想像塑造全球秩序,如何在這兩者間找到平衡是雙邊關係的重點。

貝爾伯克強調,中國跟以前不一樣了,因此她打算利用這次訪問認識新領導班子的路線,觀察政治控制與經濟開放之間的緊張關係。

關於歐中經貿關係,貝爾伯克延續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主席範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上月底對中政策演講的說法,指出經濟上與中國脫鉤不可行,不過有必要減少單方面依賴的風險、即所謂的「去風險化」(De-Risking)。

貝爾伯克強調,每天經過臺灣海峽的貨運量佔全球貿易的50%,臺海衝突升級的恐怖景象,同樣也有必要去風險化。

因此,她會晤中國領導人時,將表達不接受單方面改變臺海現狀和軍事衝突升級的歐洲共同立場。

發生在歐洲的俄烏戰爭也是此行的重點,貝爾伯克說,中國如何運用對俄羅斯的影響力,對全歐洲和歐中關係將有「後果」,她提醒中國身爲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世界和平的責任。

根據官方公佈的行程規劃,貝爾伯克將會晤中國外交部長秦剛、前國家副主席王岐山、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王毅等高層,並與企業和中國公民社會代表會面。

她15日結束中國行後將轉往南韓,16日飛往日本,參加日本主持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長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