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都最牛學區房大跳水,中產“孟母三遷”虧慘了?!

文 | 米粒媽

前段時間,帝都最牛學區房又火上了熱搜,這一次不是因爲“天價”,而是因爲“跌價”。

在宇宙中心海淀,蜂鳥家園算是極其特別的存在,因爲對口小學是“海淀第一牛小”——中關村三小,所以這裡的房子一直是掛一套出一套,幾乎不給買家猶豫的時間。

中關村三小有多牛呢?

——北京氣質、世界品位、大家風範。

Yi情前,米粒媽就分享過,三小的選修課超級豐富

學校對孩子的培養,也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有習慣的養成

一場雲畢業典禮,三小請來了各個領域衆多名人送上祝福

可以說,中關村三小軟硬實力兼備,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家長都很重視教育,要知道給孩子選學校,也是選同路人,所謂“孟母三遷”,不過是給孩子創造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近朱者赤”。

其實對口中關村三小的小區不少,蜂鳥之所以勝出,主要因爲房型小,可以千萬以內拿下這所帝都牛校的入場券。

40多平的開間,50多平的一居室,一些家裡有娃的中產家庭,豪擲八九百萬,眼都不眨一下。

(之前在房價最高峰,曾經有千萬成交的紀錄,現在已經腰斬到600萬了)

5月份是北京小學入學登記的時間,所以,每年過完年的2、3月份,會有不少家長爲了趕最後一班車,以最快的速度拿下房源。

但去年,一切都變了。

2023年幼升小迎來了史詩級的高峰,“僧多粥少”,一些即便入手了蜂鳥的業主,孩子也沒能上成中關村三小。

其實海淀早就有了“1911”多校劃片政策,但因爲之前孩子少,所以即使在2019年以後買房,孩子們還是正常入學,這就給了買家“賭一把”的勇氣。

但真的有了派位去其它學校的鮮活例子,家長們就不得不動搖了。

本身蜂鳥家園就不算宜居房,它的價值,多半是三小賦予的,買房的業主,其實很少真的住在這兒,往往是拿到三小門票之後,直接在附近租住個更大的房子,100多平,一家四五口人住着相對舒服些。

雖然不自住,但一般孩子上了學,業主們也不會馬上把房子賣掉。

有些是家有倆娃,得兩個都上岸,才能出手。

還有一個原因,是6年一學位,你買房,孩子佔了學位,馬上出手,買家的孩子就得等6年,只能賣給孩子還在肚子裡的中產父母,所以房價也根據學位剩餘年限而定。

而且,早些年學區房漲勢太兇了,人人都覺得入手學區房穩賺不虧,不管作爲資產投資還是教育投資,回報率都很高,一舉兩得。

海淀1911政策沒有撼動學區房的價格,S減政策也沒有,沒想到最後是二胎zc把學區房的價格給打下來了

去年幼升小的小豆包們,剛好是2016年初,二胎zc開放的第一批娃,前前後後幾年中,去年的幼升小新生絕對是最多的。

幾乎每個區、每所學校都擴容了,多了好多班,擴建集團校,這時候,多校劃片zc就起到了它的作用。

有一說一,這一年以來,整個房地產行業,都是觀望的多,下手的少,大家都勒緊荷包。

在學區房上,尤爲明顯。

蜂鳥40多平的開間,早前能賣出900多萬,一平20多萬,這種“天價”本來就超出了房子本身的居住價值,所以當“學區”屬性打了折扣,價格腰斬,也在意料之中。

最近幾年,新生兒斷崖式減少,按說購買學區房,被派位到其它學校的概率會很低,畢竟孩子可能比對口學校的學位還少。

但是房價已經跌下神壇,蜂鳥業主們600萬的底線破了,後面大家觀望的心態會更持久,衝動的代價可能是高達百萬的差價,誰的錢也不是大風颳來了。

對於已經入手學區房的中產,這波“孟母三遷”是不是虧大了?!

蜂鳥因爲戶型小,單價高(20多萬一平),只爲一個學位,確實虧,畢竟入手的時候篤定它能增值,現在連保值都難,上百萬就這麼蒸發了。而且戶型太小還住不下,需要每個月花上萬塊在附近租房。

那從教育投資的角度,虧不虧呢?

米粒媽覺得,不虧,但也算不上“賺”。

帝都的家長應該都知道,其實海淀“無學區”。比如你買了三小對口學區房,管你6年小學,但你初中想要上六小強?這套房子可就指不上了

聽說過教育圈那句最經典的話嗎?小學看家長,初中看學校,高中看孩子。

小學孩子上一所好學校,相當於你給孩子選了一條好的賽道,領跑者出衆,陪跑者優秀,氛圍組上線了,但也要孩子自己爭氣。

在海淀,最重要的是孩子夠牛。

米粒媽一個朋友,之前住在城六區以外,孩子是牛娃,不少ao數班的老師都勸他們轉學到海淀(北京小升初鎖區),朋友聽勸了。

但是牛校對口的房子房價太高,更重要的是好學校很難有學位給轉學生,最後朋友選了一所很普通的小學。

前面我也說了,她家娃是學霸,學校普,不影響孩子牛,最後人家一樣拿到了六小強的票

所以,學區房這件事,我一直跟大家講,能力範圍之內,給孩子最好的,但千萬別砸鍋賣鐵去拼。

真心拼不過,心態容易崩。

要知道大多入手牛校學區房的中產家庭,至少還有另外一兩處房產。而不是一家六口蝸居在40多平的開間裡。

還有就是,你會發現,上了牛校,只是上車的第一步,後面漫漫長路,依然需要拼家長、拼資源。

同樣是三小,初中有去人大附、清華附的,也有去一般初中的,雞娃之前,一定要了解孩子最適合走哪條路。

如果孩子是牛娃,父母也有精力,在海淀準沒錯,可以跟衆牛娃頂峰相見(雖然是刀光劍影、血雨腥風)

如果孩子算不上天牛,父母也沒有太多時間跟精力,那麼選東西城,這條路會更好走一些。選個小學差不多,但初中沒坑的片區,沒有小升初壓力,反倒可以給孩子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

教育是一場馬拉松,拼的是長線。

學區房保障的是學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以及孩子的天賦、努力都是環環相扣的。

有條件,當然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但起跑線不止是學區房,沒有什麼是一勞永逸的,千萬別覺得買了學區房,上了好學校就能一路把孩子送上清北復交、哈佛耶魯。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孩子也是一天天長大的。

個人簡介:@米粒媽頻道(歡迎關注),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淀家長,噹噹新書總榜第一名《影響孩子一生的親子英文書》作者。專注於學習乾貨、教育經驗分享,5-12歲孩子的教育和升學,英文、數學、科學啓蒙,以及全世界的新奇好物推薦,歡迎關注!(0~5歲寶媽請關注:@米粒媽愛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