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術語】高考常考的地理專業術語彙總,高考地理答題高分核心術語彙總!

一、水循環和洋流類

常見地表水用語:淡水資源、河川徑流、冰川融水、季節性積雪融水。

常見水循環用語:海陸間循環、海上內循環、陸上內循環、地表徑流、資源型缺水、水質型缺水。

常見洋流用語:風海流、季風環流、寒流、暖流、漁場、增溫增溼、降溫減溼。

常見地域分異用語: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 分異基礎:熱量

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 分異基礎:水分

二、地理區位類

常見農業區位因素用語:

自然因素:地形、土壤、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生長期)、水源(灌溉水源)等。

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運輸、政策、勞動力、科技、工業基礎等。

常見工業區位因素用語:

自然因素:位置(地緣、交通位置)、土地、水源等。

經濟因素:農業基礎、原料、燃料、市場、交通、勞動力、技術、資金、地價等。

社會因素:政策、個人偏好、工業慣性、社會協作條件、國防安全需要、社會需要、歷史條件等。

常見城市區位因素用語:

自然因素:地形、氣候、河流等。

社會經濟因素:自然資源、交通、政治、軍事、宗教、科技、旅遊等。

三、高考地理專業術語彙總

1.土地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建築用地等。

2.植被類型:森林、草原、荒漠。

3.農業地域類型:水稻種植業(季風水田農業)(如亞洲)、商品穀物農業(如美國)、現代混合農業(如澳大利亞)、 大牧場放牧業(如阿根廷)、乳畜業(如西歐、美國五大湖周圍)。

4.農業區位因素:氣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場、交通、科技、政策。

5.耕地類型:水田、旱地。

6.耕作制度:一年一熟、一年兩熟、兩年三熟。

7.農業(結構)生產部門: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

8.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

9.工業區位因素:土地、資源、勞動力、交通、市場、技術、政策。

10.工業類型:原料指向型工業、市場指向型工業、動力指向型工業、技術指向型工業、勞動力指向型。

11.交通運輸方式:鐵路、公路、水運(河運和海運)、航空、管道運輸。

12.人口增長模式:原始型(“高高低”)、傳統型(“高低高”)、現代型(“三低”)。

因爲專注所以專業

優質內容值得傳播

推薦轉發評論留言

歡迎標註來源轉載

13.城市外部形態(城市地域形態或城市空間形態):團塊狀、組團狀、條帶狀或放射狀。

14.城市空間結構:同心圓、扇形、多核心模式

15.城市的佈局形態:集中緊湊式、分散疏鬆式。

16.城市功能區: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

17.城市化問題:環境污染嚴重、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就業困難、社會秩序混亂。

18.溫度帶:熱帶、亞熱帶、溫帶(中國還可細分爲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

19.乾溼地區劃分:溼潤地區、半溼潤地區、半乾旱地區、乾旱地區。

20.陸地地形類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

21.我國14大地形區: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

同學解答地理試題時所呈現的錯誤,有各種各樣的表現,或文不對題答非所問,或似事而非模棱兩可。今天綜合整理其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其中沒有弄清概念是一個重要因素,誤解概念不僅影響聽課理解,還直接關係到思考做題。以下是高中地理最常見的幾個地理概念,供大家學習理解!

1、水資源、水利資源與水力資源

水資源:廣義的水資源是指地球表層可供人類利用的水,狹義的水資源則是能爲人類直接利用的淡水。

水利資源:指能被人類控制或基本控告的應用於灌溉、給水、發電、航運、養殖等方面的用水。近年來常以“水資源”一詞替代,包括“水利資源”。

水力資源:水利資源的範疇通常指天然河流或湖泊、波浪、洋流所蘊藏的動能資源。

2、地殼、軟流層與岩石圖

地殼的範圍是在地表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軟流層位於地幔上部,在地下約60千米—250千米至400千米處。

岩石圈則從軟流層以上直到地表。三者的關係可表示爲:岩石圈=地殼十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部分。

3、陣風、盛行風和焚風

陣風指短時間內風向變動不定,風速強弱變化劇烈的風;盛行風即某一時期廣泛流行某一種風向的風如季風,也叫主導風;焚風指沿山坡向下吹的熱而乾的風,空氣比較乾燥,受其影響易發生森林火災。

4、沖積平原、三角洲和沖積扇

沖積平原指河流攜帶泥沙進入低平地區堆積而成的平原;由三角洲發展而成的平原叫三角洲平原,常位於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地區;山地河流出口處的扇形堆積地貌爲沖積扇。

5、地形、地勢和地質構造

地形指地表形態,一般看作地貌的同義詞,表現爲五種不同的地形種類;地勢爲地表起伏大勢,如我國地勢大致西高東低;地質構造指地殼及組成它的地質體(岩層、巖體)的空間展布和形態特徵,如褶皺、斷層。

6、汛期和凌汛

汛期指江河由於流域內季節性降雨或冰川積雪融化引起定時性水位上漲的現象,因發生時期及原因不同,可分爲春汛、伏汛、秋汛、凌汛等。凌汛比較特殊,一般出現在化凍期,河道里的冰凌對水流的阻力作用而引起的漲水現象,常發生在溫帶從緯度較低流向較高的河段上。

7、海陸風、季風與季風氣候

海陸風是由海陸之間的氣壓日變化而引起的,僅出現在濱海地區,是一日之內風向轉變的現象。季風是由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所導致的海陸之間氣壓中心的季節變化(或氣壓帶和風帶位置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一種大範圍盛行的、風向隨季節有顯著變化的風系。但有季風的地區不一定就形成季風氣候,只有在海陸對比顯著、風向變化明顯的熱帶、副熱帶和溫帶大陸東岸的季風區纔是季風氣候。

8、礦物、礦產與礦牀

礦物是形成礦產和礦牀的物質基礎,礦物不等於礦產,只有當有用礦物富集起來達到工農業利用要求時才稱爲礦產。有礦不一定就叫礦牀,只有礦產的富集地段才稱爲礦牀。礦產是岩石形成過程中形成的,礦牀則在一定地質作用下才能形成。

9、地質作用、地殼運動與地質構造

地質作用是指由於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殼表面形態、組成物質和內部結構發生變化的作用。按其能量來源分爲內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地殼運動僅是內力作用的重要表現形式,而地殼中的各種地質構造基本上都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地質構造是地殼運動的足跡和證據。

10、人口流動與人口遷移

前者是未改變定居地的人口移動。如民工流動、旅遊和度假等。後者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在地區之間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變動。二者的區別表現在是否有較長時間變動居住地。

11、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量

前者是對污染物而言,是指環境對污染物的最大允許量。而後者是對人口而言,指一定區域內的自然資源所能養活的人數。

12、領土、國土與國土資源

領土和國土都是從國家主權的角度指一國主權管轄的地域空間。但領土是國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權的部分。國土除領土外,還包括國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權利但不具有絕對佔有權的海洋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部分,國土資源指一個國家主權管轄範圍內的一切資源的總和。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國家的全部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口資源和社會經濟資源。

13、晝夜現象、晝夜更替與晝夜長短

晝夜現象是指由於地球是不發光、不透明的球體,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對應的另一半黑暗的現象。

晝夜更替是由於地球自轉而使地球產生的白晝與黑夜以一個太陽日(24小時)爲週期的交替現象。

晝夜長短是由於黃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轉引起太陽直射點的移動,使除赤道外的各緯度晝夜長短產生週年變化的現象。

14、節氣與季節

節氣:是根據天氣和物候的演變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15°爲劃分標準,一個迴歸年有24個節氣。

季節:是根據各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的週年變化情況確定的,以太陽在黃道上運動90度爲劃分標準;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來暑往及物候的變更情況。

一、描述特徵部分

設問類型:

(1)描述說明綜述:只答現象或者圖中信息

(2)分析 簡析:既答現象,也答原因

(3)對比 評價影響:從兩方面分析

1.氣候特徵(溫度、降水特徵)(4個)

氣溫、降水、季節變化、是否同期

2.地形地勢特徵(4個)

高低、地形、地勢、變化

3.分佈特徵(5個)

方向多少、最多最少、分佈是否均勻、稀疏密集

分佈在……地形、沿....分佈(河流、海岸、交通線、山脈、邊境等)

4.河流水文特徵(7個)

流量、汛期(長短、季節月份、幾次、季節變化大小)

含沙量、結冰期、凌汛、斷流、落差流速水能航運

5.河流水系特徵(6個)

流程、支流、流域、地形區、內外流、注入

6.等值線分佈特徵(4個)

方向、彎曲、疏密、閉合相交平行

7.地理位置特徵(4個)

半球:東半球或西半球,北半球或南半球

緯度五帶:低緯中緯高緯,熱帶溫帶寒帶

海陸位置:位於某某洋、某某大洲方向

相對位置(如:西安位於秦嶺北部、渭河沿岸)

例題:描述釣魚島位置特徵:位於北半球東半球,位於北溫帶低緯度,位於亞洲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

8、 某事物的發展(變化)特徵(3個)

方向多少

變化(時間、空間、類型)

最多最少

二、人文地理部分

1.城鎮形成發展的區位因素(2方面)

自然:地理位置好(位於……溝通……連接了……)

氣候、地形、土壤、河流水源、災害少

社會:工農業基礎好、交通、資源、商貿、歷史、政治、軍事

2.城市化的表現、影響,或某事物對城市化影響(3方面)

人口城市化:城市人口數量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地域城市化:城市用地面積擴大,佔用原農村土地耕地

產業城市化:第二、第三產業比重增加,第一產業減少

3.城市或城市羣對經濟發展的意義(4個)

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增收就業

促進產業升級,結構調整第三產業發展

帶動城市化,輻射地區發展

農業人口用地向非農業人口用地轉變

4.農業區位因素條件(3方面)

自然:光照熱量降水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地形(排水條件好)灌溉水源(地下水、河流、湖泊、綠洲、高山冰雪融水);雨熱同期、不同期生長期長(生長週期長)晝夜溫差大有利糖分積累

災害:旱澇災害 寒潮暴雪低溫凍害 病蟲害土壤鹽漬化風沙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如果答有利,就答自然災害少)

社會:勞動力(豐富廉價素質高)機械化商品率市場交通地租科技(良種運輸技術大棚保鮮冷藏)政策種植歷史悠久飲食習慣經驗豐富

5.某作物品質優良原因(如東北水稻、新疆瓜果)

晝夜溫差大,糖分積累高,營養豐富

低溫病蟲害少,農藥使用少

光熱充足,光照時間長

雨熱同期

土壤肥沃,土層深厚

6.農產品暢銷原因(5個)

作物品質好,市場需求量大

具有時間性(反季銷售),(海南、熱帶、南半球的冬季蔬菜瓜果)

產品生態環保綠色無污染

交通運輸便利

產品質量輕易保存便於長途運輸

7.工業區位因素條件(2方面)

自然:地形 水源 資源能源 環境優美(高新技術產業)

社會:市場 交通信息通達度 科技勞動力 政策 地租 軍事國防 工業慣性 家鄉偏好 產業協作程度工業基礎

8.工業集聚的原因、影響(3個)

共同利用基礎設施,節約成本

加強企業間交流協作聯繫

實現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不利:集聚加重環境污染)

9.工業分散原因(3個)

充分利用各地區優勢資源(這裡要細答:如發達國家地區:資金技術人才管理交通運輸物流優勢,發展中國家地區:廉價豐富勞動力資源能源市場地租低廉優勢)

擴大企業影響力,實現全球戰略(如跨國公司)

減少本地區環境污染、資源消耗(一般是有污染的工業,發達國家轉移到發展中國家)

10.產業轉移對遷入地的影響(3+2個)

有利:

促進資源開發利用,經濟發展居民增收增加就業

促進城市化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 產業升級第三產業發展

不利:

造成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資源消耗增加

佔用耕地土地資源

11.產業轉移對遷出地影響(3+1個)

有利:

減少資源消耗,減輕環境污染

促進產業升級 結構調整

提高土地利用率,爲高端先進產業發展提供空間

不利:

短期內造成經濟衰退,人口失業

12.交通線修建的影響(5+3個)

有利:

完善地區交通網,縮短時空距離,緩解其他線路運輸壓力

促進經濟發展,資源開發

加強與外界交流聯繫

促進民族團結、國防安全(邊疆地區才用)

促進城市、區域發展(如東北振興、西部開發、中部崛起)

不利:

破壞生態環境

不合理施工建設可能誘發地質災害

破壞當地傳統文化獨立性

13.修建交通線自然限制因素(6個)

自然限制:

地形崎嶇,地勢起伏大(雲貴、青藏、山區)

地質條件差,有斷層、喀斯特地貌廣佈(雲貴、山區)

河流多,河網密集(南方)

生態環境脆弱(青藏、雲貴、西北、黃土高原)

多風沙天氣,荒漠化嚴重(西北)

多災害(南方:氣候溼熱、腐蝕強、颱風、海嘯、海水侵蝕,北方:極寒、寒潮暴風雪、凍土,青藏高原:地震、缺氧、凍土、寒冷)

社會經濟:

①經濟落後,對交通需求量小(決定因素)

②資金不足、技術水平低、勞動力不足

14.開闢(北極)海域航線影響(3+2個)

有利:

縮短時空距離,節約運費,提高經濟效益

緩解其他航線海運壓力

促進沿線經濟發展,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

不利:

破壞污染生態環境

生物多樣性減少

15.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5個)

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對比:運量、價格、投資、速度、靈活性、安全性、天氣限制、地形地質限制、災害限制、資金技術、國防政策等因素)

16.港口建港區位因素(7個)

港闊水深,不凍不淤。(找等深線、結冰期0℃、泥沙淤積)

位於背風處,受風浪颱風影響小

地形平坦,地質條件好(避開斷層)

海岸線曲折,多港灣

經濟腹地廣闊,經濟發達水運需求量大(決定因素)

港口基礎設施完善

其他交通運輸方式便利(鐵路公路管道航空)

17.機場選址區位因素(6個)

地勢平坦開闊,視野好,地勢較高利於排水

地質條件好(無斷層、喀斯特地貌)

晴天多,雨霧少,逆風

距市區遠,受城市影響小

交通便利(高速公路地鐵公路)

經濟發達航空需求量大

18.高鐵站(長途客運站)選址區位因素(4個)

地形平坦地質條件好

位於市區郊區(地租低、面積大、避免交通擁堵、促進郊區發展)

交通便利

經濟發達客運需求大

19.航天衛星發射中心選址(6個)

地形地質

緯度低,地球線速度大,利於衛星發射

某氣候、降水少晴天多

遠離城市

交通便利

國防政治

20.核電站選址因素(4個)

遠離城市,位置安全影響小

地形平坦,地質條件好無斷層

臨近海洋河流,便於取水冷卻

交通便利,臨近港口鐵路

21.修建水利工程的影響(4+5個)

有利:

調節河流徑流量,緩解下游地區水旱災害

減少下游泥沙淤積,緩解河牀擡高(地上河)

發電航運養殖旅遊

調節地區氣候,增加降水減小溫差

不利:

不合理施工誘發地質災害,如地震、滑坡崩塌、泥石流

淹沒上游土地耕地,造成移民問題 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

造成動植物減少,生物多樣性減少

進入海洋沙量減少,導致沿海三角洲退化、海水侵蝕陸地加劇造成地下水位上升,土地鹽鹼化

22.解決資源或者能源短缺的措施(6個)

加大能源勘探,增加產量

跨區域調配(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北煤南運)

優化能源結構,開發利用新能源

增加進口,建立能源儲備制度

提高技術水平,提高資源利用率

加強公民節約意識,減少浪費

23.開發利用進口某種能源(一般是新能源)的意義(4個)

緩解能源短缺

減輕環境污染,有利環保

促進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增收就業

有利於能源結構調整,國家能源安全

24.促進地區可持續發展措施(建議、規劃、怎麼辦、借鑑、方法都這麼答)(10個)

合理開發利用資源,避免浪費

注重生態環境保護,進行環境治理

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培育優良品種

完善交通運輸網絡

加強培訓,提高勞動力素質

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促進第三產業發展,發展綠色旅遊觀光農業,調整農業結構

推動城市化發展

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經濟效益,完善加工體系

開發利用新能源(清潔可再生)

提高產品品質競爭力,擴大營銷網絡,提高品牌效應

25.實施節能減排、低碳經濟、緩解全球變暖的措施(6個)

開發利用新能源,減少礦物能源使用

提高科技水平,減少CO2排放

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減少關停高耗能產業

植樹造林提高森林覆蓋率

加強能源綜合利用,提高廢棄回收利用率

加強政府管理,出臺相關政策,提高公民節約意識

26.物流中心、批發市場、資源交易中心、運輸樞紐、中轉基地區位(4個)

交通便利(公路鐵路水運航空管道)

地理位置優越(位於某區域中心、與其他地區聯繫密切、航運線中點)

是某資源的產區,該資源適合某種運輸,商品率高

地形平坦面積大,倉儲條件好

27.是否大力發展某事物(發展側重社會經濟,不發展側重環境保護)

發展(積極意義+有利區位)(2個)

有利於促進經濟發展,增收就業外匯收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城市化,第三產業發展,能源結構優化,環境保護

不發展(自然+社會經濟)(2個)

參照自然地理第29點:五個自然地理環境因素

競爭力差,浪費土地資源資金勞動力,資金技術不足,距離市場遠,市場需求小,不利於運輸,交通運輸成本高

28.發展海洋經濟的有利條件(5個)

地理位置好,臨海

航運條件好,多良港

位於沿海大陸架,地形地質條件好

氣候條件好

海洋資源豐富(旅遊、漁業、礦產、空間)

29..南水北調工程的意義(5個)

緩解北方北京天津地區缺水情況

促進經濟發展,提供工農業生活用水

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

調節氣候,變得更加溼潤,溫差減小

生物多樣性增多,有利於生態環境改善,減輕荒漠化、土地鹽漬化

30.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分別具有的優勢因素(2方面)

發達地區優勢:資金充足,勞動力素質,高科技管理水平,法制完善,市場廣闊,交通便利,物流發達,信息通達度好,環境優美,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完善,產業協作度好

落後地區優勢:勞動力豐富廉價,能源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地租低,政策支持,發展潛力大。

15G備考資源,隨問隨答,專題設計,優質課件,請掃碼加入知識星球

注:本文由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自我們都愛地理、中學地理研究、中學地理課、匠心地理、輕輕鬆鬆學地理、高考地理、講地又講理、老丁侃地理、星球地理、如此這般學地理等各地理公衆號或文中水印等,在此一併致謝!若引用不當可以隨時文末留言聯繫註明來源或刪除,點擊閱讀原文,獲取更多內容。

順手點擊文末四符

分享收藏在看點贊

這是我們堅持不斷

持續不停更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