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之後,歐盟反補貼調查爲何又盯上了中國風力渦輪機?

繼中國光伏、電動汽車等行業後,歐盟又盯上中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風電行業。4月9日,歐盟宣佈,對涉嫌通過外國補貼在歐洲市場獲得“不公平優勢”的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調查。

4月10日,外交部發言人在迴應關於此事的提問時表示,中方對歐方針對中國企業甚至行業採取的歧視性措施高度關切。中國新能源相關產品的出口爲全球應對通脹、應對氣候變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希望歐方不要一邊唱着應對氣候變化的高調,一邊損害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據法新社報道,歐盟委員會執行副主席兼競爭事務主管維斯塔格9日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講話時表示,歐盟將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進行反補貼調查。歐盟委員會將調查西班牙、希臘、法國、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風力發電廠的開發條件,以評估是否存在不公平的競爭現象。

維斯塔格強調,歐盟需要採用更加系統化的方法來應對此類問題。她在講話中聲稱:“我們需要在事態變得無法挽回之前採取行動。我們不能允許在太陽能電池板行業上發生的事情,在電動汽車、風能或芯片領域重演。”

此次針對風電設備的調查將依據歐盟外國補貼法規進行。自2023年7月起,該法規正式允許歐盟委員會評估外國補貼是否幫助企業在公開招標中提交了過於有利的報價,從而破壞了市場競爭的公平性。

歐盟目前已安裝的風力渦輪機大部分產自歐盟。然而,中國製造商近年來在全球市場上的表現卻不容忽視。綜合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與法新社消息,中國在2020年超過歐盟,成爲最大的風力發電設備製造商。截至2022年,中國風力渦輪機企業已佔領全球約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這無疑給歐盟本土產業帶來巨大壓力。

路透社報道稱,儘管西門子能源公司(Siemens Energy)和維斯塔斯公司(Vestas)等當地生產商仍在爲歐洲的風電場供應大部分風力渦輪機,但它們正面臨來自中國企業的挑戰。

《南華早報》此前報道,西門子能源公司首席執行官克里斯蒂安·布魯赫(Christian Bruch)曾宣稱,如果當局不切斷“廉價”中國風電設備的市場準入,歐洲風電行業將面臨與已遭重創的太陽能行業同樣的命運。

4月9日,歐盟中國商會迴應歐委會對中國風力渦輪機供應商展開調查一事稱,歐盟中國商會對歐方以非透明方式干擾中資在歐企業的正常經營發展活動非常不滿。此舉嚴重影響中國企業的抗辯權利,損害中企利益,對此表示堅決反對。敦促歐方糾正錯誤做法,向在歐中企提供公平、公正和無歧視的營商環境。

毛寧在10日的外交部記者會上也表示,保護主義解決不了自身存在的問題,保護主義保護的是落後,失去的是未來,造成的是多輸。我們敦促歐方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原則,中方將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去年11月,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在發佈會上回應歐盟委員會計劃審查中國對風電產業的補貼問題時表示,中方一貫主張合理審慎使用貿易救濟措施,堅決反對濫用貿易救濟措施的保護主義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