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臺中最遠的一盞燈」 和平區行車放光明

「燈亮了!」和平區居民看見深山裡終於有一盞市府爲部落點亮的路燈,都相當開心。(盧金足翻攝)

臺中市府建設局長黃玉霖(右七)前進和平區,完成位於臺7甲近56K、海拔2000公尺的一盞偏遠的路燈。(盧金足翻攝)

臺中市府克服萬難,點亮深山最遠的一盞燈!建設局長黃玉霖表示,兩年來完成和平4公里路平,架設332盞路燈,其中位於臺7甲近56K、海拔2000公尺的一盞偏遠的路燈,解決長久以來黑暗的山路問題,點亮這盞路燈,不僅代表是要照顧所有偏遠地方居民通行的安全,更展現市府的決心,排除萬難完成過去從未有人增設路燈的任務。

黃玉霖指出,臺中市府致力和平區建設,市府挹注偏鄉建設資源,從不因城鄉距離減短經費,未來會繼續爲偏鄉打造平坦道路、增設路燈及相關建設,讓在地居民生活更便利。

不畏路途遙遠,黃玉霖與和平區民代表會副主席羅進玉、和平區公所秘書及環山部落民衆、耆老們,一同前往和平區視察最偏遠的路平武陵路,及座落臺7甲56K處的獨立式立杆路燈。

黃玉霖強調,「這是林市長最重視的一盞燈,也是兩年來在和平裝設最偏遠的一盞燈!」編號13228由區公所列管,當地親鄉看見深山裡終於有一盞市府爲部落點亮路燈,都相當開心。

「要增設一盞路燈不容易!」環山部落里鄰長說,過去縣轄時期,偏鄉資源相當短缺,而縣市合併初期和平地區的偏鄉公共設施無法加速改善;山區道路狹窄崎嶇不平,路況欠佳

,入夜後黑漆漆,居民回家、蔬果運輸和外地遊客通行,常因爲山路太暗而險象環生。

當地部落耆老表示,和平偏遠地區增設路燈、改善道路是居民長期的期盼,礙於當地區公所經費不足,要增設1盞路燈更是困難;林佳龍以專案預算投注和平地區,改善偏鄉各種公共設施,特別是道路排水及路燈增設,改善用路人通行安全

,市府對偏鄉重視,當地居民及遊客都有感。

黃玉霖說,臺中市最遠的一盞燈位於海拔1970公尺,在距離臺中市警察局和平分局志良派出所前約1公里處山路急轉彎處

,經過派出所即是通往宜蘭縣境,這條路是當地果農工作的重要道路,也是東北部旅客進入和平區域的重要聯絡通路。

以前偏鄉山區道路多數僅能在臺電提供民生用電處,在臺電杆上設立附掛燈具提供照明,這次爲解決急彎處、交通危險問題,建設局協請臺電增設電力杆,引電設置獨立路燈。

市府自105年度起每年均編列2千萬元預算,在太平、和平、后里、霧峰、外埔、豐原、新社、石岡、東勢等9個偏遠地區執行「山區農路點燈計劃」,增設1277盞路燈,106年再擴大行政區增設1222盞。

其中和平地區兩年一共點燈332盞;而104年、105年間協助東崎路一段、二段,從觀音橋至士林壩(中47線)清淤L溝16公里,105年到106年目前爲止,已完成武陵路、東崎路全長共4公里的路平專案,106年底前福壽路2.5公里將陸續完成,讓山區交通更安全。

市府於104年10月底在原市8區恢復全國唯一代辦「管線工程統一挖補」制度,由建設局代辦齊挖齊補,執行電力、電信、自來水、天然氣等一般性管路埋設、開挖、回填、路面鋪築等施工項目,並要求管線單位管挖後必須「全車道」修復路面,路平完工後3年內禁挖申請,已成功降低管線重複挖掘率約3成;今年擴大實施範圍至原縣區,希望整體提升道路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