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番婆水五金 蓄勢待發 彰縣府思考規畫產業專區

水龍頭不止是流出水來,業界結合了美學設計、注入哲學,賦予造型趣味,有宛如雲朵,讓人愛不釋手。(吳敏菁攝)

水、水、水的彰化,也是水龍頭的故鄉,頂番婆鼎盛時期,曾聚集800多家工廠,涵蓋所有水五金產業,一度供應全球90%以上水龍頭,但隨勞動成本上漲,廠商外移,只剩300多家,且面臨市場和污染議題等嚴峻挑戰,彰縣府思考規畫產業專區,讓工業和環保雙贏。

臺灣水五金產業發展超過一甲子,鹿港、和美一代頂番婆是最早、最大的工業聚落,一年產值上看600億,但隨大陸、東南亞加入競爭,現在頂番婆水五金工業,面臨「三做四休」,業者潘進吉指出,技術、品質升級,打響品牌,是產業存活下去的關鍵。

潘進吉指出,水五金產業歷經一甲子紮根,已累積純熟的技術,但是臺灣生產1公斤銅產品就只能賣到400元,而德國上看4萬元,至少也要達4000元才合理!工廠從過去代工,轉型創立品牌,積極參加國際競賽,注入設計能量,就是想顛破迷思,盼國人支持臺灣人自己的品牌。

頂番婆水五金羣聚產業的優勢在製造、加工、組裝工,短時間內完成,低成本、高品質、高效能、快速交貨,維持一定的競爭力。

業界在5年前成立水五金產業發展協會,有上百家會員參加,能形成如此綿密的產業鏈,是非常難得特色產業,但當前除面對大環境的競爭,也有電鍍廢水排放、工廠用地不符等問題浮現,有規模的工廠,設備污水處理設備,但不肖業者非法盜排,往往一粒屎就壞了一鍋粥。

水五金協會盼政府能協助成立產業專區,才能全面改善生產流程、整合資源、技術創新,並透過優質形象,增加行銷力道,纔夠突破重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