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舞蹈節開跑 臺日韓舞蹈家齊聚北市中山堂

臺北市中山堂轉型舞蹈發展中心,今年推出全新實驗型旗艦型計劃「2023 Dance Now Asia(DNA)舞蹈節」。(中山堂提供/蔡佩珈臺北傳真)

臺北市中山堂爲了轉型成舞蹈發展中心,今年推出全新實驗型旗艦型計劃「2023 Dance Now Asia(DNA)舞蹈節」,由國家文藝獎得主何曉玫擔任總策演人、日本竹屋啓子與韓國崔紋碩擔任協同策演人,5日起至12日邀請9位臺、日、韓舞蹈藝術家齊聚中山堂交流、共創與演出。

中山堂介紹,今年DNA舞蹈節,總策演人何曉玫以「重拾亞洲的身體語彙(Reclaim the Body and the Voice of Asia)」爲核心精神策畫,探討西方現代舞來到亞洲後的轉化、融合與創新。

舞蹈節11月5日起至12日,重頭戲是11日的環境劇場演出及11至12日3場「臺日韓三城共舞」演出。前者是舞者在中山堂大廳、廊道與廳舍當作舞臺,以舞蹈帶領觀衆重新認識中山堂的建築、空間與歷史;後者則是臺日韓三城共舞,是由3城舞者詮釋他們對亞洲舞蹈的探索、想像與理解。

中山堂表示,演出的9位臺、日、韓舞蹈藝術家,其中3位是臺灣舞者,瓦旦.督喜、餘採芩與劉方怡; 日、韓共6位舞者,日方爲鈴木ユキオ、武田幹也與辻田暁,韓方舞者是김초슬、도효연、Sami SIMILÄ。

中山堂主任江孟芳指出,DNA舞蹈節是中山堂轉型舞蹈發展中心的核心旗艦計劃,盼以此計劃爲核心,啓動一連串展演推廣與人才培育活動。今年舞蹈節力邀何曉玫擔任總策演人,並鎖定亞洲爲範疇,除希望提供舞蹈專業人才更多跨國交流機會,也呼應中山堂1930年代落成啓用時躋身亞洲4大公會堂的歷史,盼連結地緣相近的亞洲舞蹈文化圈。

文化局長蔡詩萍表示,中山堂是國定古蹟,未來將逐步轉型爲舞蹈發展中心,成爲舞蹈人才培育與發展及舞蹈藝術推廣基地,未來整修完舞臺設備,即可全力衝刺。

中山堂補充,DNA舞蹈節開設1場藝術總監講座,由臺、日、韓3位藝術總監帶大衆瞭解亞洲城市的舞蹈發展經驗、現況及環境,可免費索票參加。

此外,活動期間還有3城藝術家的交流工作坊,針對大專舞蹈院所學生開設的大師班以及公開徵選10組臺灣優秀舞者的showcase展演,上述活動參與的學生與民衆反應熱烈,均已報名額滿,將如期於中山堂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