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柴山「雷公槍」花中之後現身 步道植物圖鑑掀賞花潮

高雄柴山原生植物以魔芋、毬蘭聞名,但今年受乾旱影響,花期普遍延宕1個多月,上週一日大雨,終於讓民衆捕捉到毬蘭優美的身影。(自管處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密毛魔芋可長達近3公尺,在梅雨季生長,有「雷公槍」之稱。(自管處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密毛魔芋上週已冒出頭,吸引不少山友、植物控上山搶拍。(袁庭堯攝)

透過物候調查,可以看出高雄郊山植物的生長趨勢和環境變遷。(自管處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透過物候調查,可以看出高雄郊山植物的生長趨勢和環境變遷。(袁庭堯攝)

「花現壽山」掌上型植物圖鑑,遊客可搭配APP,迅速找到柴山、半屏山、龜山、旗後山步道沿線正在開花的特色植物。(自管處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花現壽山」掌上型植物圖鑑,遊客可搭配APP,迅速找到柴山、半屏山、龜山、旗後山步道沿線正在開花的特色植物。(自管處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21日「壽山魔芋季」,透過現場植物專家、志工的解說,民衆可充分認識柴山原生植物。(自管處提供/袁庭堯高雄傳真)

上週末一日大雨,讓久旱的柴山終於燃起生機,遲到一個多月的魔芋、毬蘭陸續被山友捕捉到新生的畫面。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集結2年的物候調查心血,推出「花現壽山」掌上型植物圖鑑,遊客可搭配APP,迅速找到柴山、半屏山、龜山、旗後山步道沿線正在開花的特色植物,預計將掀起一波賞花潮。

柴山上的特色植物就屬臺灣及密毛魔芋,其中密毛魔芋可長達近3公尺,在梅雨季生長,有「雷公槍」之稱。外型優美典雅,美到像塑膠花的毬蘭,更是山友眼中的「花中之後」,兩者上週分別在魔芋大道、泰國谷被山友捕捉到新生的樣態,在網路上瘋傳。

據統計,柴山有近900種植物,光是步道沿線就有380種植物,其中臺灣原生植物佔6成,3至7月是主要花期,10月至隔年1月則爲結果期。

自管處表示,民衆常常到遊客中心詢問賞花資訊,爲了方便民衆沿着步道「尋寶」,2年前與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合作,透過公民科學家模式培訓物候志工小組,每週定期前往步道各樣區調查,成果搭配插畫家巧手繪製成精美的摺頁,精選20種特色植物,清楚呈現花貌、花期及分佈位置,民衆可前往壽山遊客中心免費索取。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教授張楊家豪表示,植物會在每年差不多的時間點抽芽展業、開花結果,今年旱況特別明顯,許多植物到了該開花的時間,卻延後或甚至不開花,小刺山柑甚至開花大小不到往年一半。臺灣魔芋應該在雨季前開花,但今年明顯花況不佳,密毛魔芋也因爲乾旱而延後出現。

針對調查結果,張楊家豪分析,柴山以魔芋、恆春厚殼樹、山豬枷等植物最多;旗後山最靠海邊,以山豬枷、臺灣海棗爲主;龜山人爲干擾多,外來植物最多;半屏山有如微型柴山,兩地植物概況相近。透過物候調查,可以看出高雄郊山植物的生長趨勢和環境變遷。

協助物候調查的志工樑士明表示,臺灣、密毛魔芋最早採集到標本的地方就在柴山,密毛魔芋去年甚至監測到271公分的最高紀錄。今年的乾旱導致臺灣、密毛魔芋開花甚晚或容易乾死,許多民衆不忍,甚至拿水壺裡的水幫忙澆灌。魔芋特殊的結構和生態共存方式,值得民衆上山時好好近距離觀察一番。

不過每年魔芋花期,都會發生民衆厭惡密毛魔芋惡臭味、故意將其砍斷的事件,自管處強調此舉已觸犯國家公園法第13條「禁止採折花木」,違者可罰3000元。自管處也提醒民衆,拍花時勿太過靠近,儘量站立在石頭上,避免踩踏行爲造成土壤夯實,影響魔芋生長。

民衆也可透過「愛自然」APP協助拍攝、回報各式植物的位置及開花概況,替柴山物候監測盡一份力。APP強大的植物辨識功能加上全國各地植物行家的熱情解答,可帶領民衆探索高雄郊山豐富的植物世界。

21日上午自管處將舉辦「壽山魔芋季」,當天北柴山步道將設有5個闖關點,民衆在11半前完成闖關任務者,可獲得植物資料夾、手繪貼紙及參加線上抽獎。活動免事先報名、免費,民衆當天上午8點半至10點半至龍泉寺登山口現場領取闖關卡即可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