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大聲說-人人都是救命的天使

從小學到長大後的救命術─心肺復甦術(CPR),在離開高中後便中斷了,一直到前幾周,公司發來消防講習的教育訓練通知,才發現對於CPR的認知,仍停滯於10年前的青春期。

「叫叫ABC」是我青春年代護士阿姨教我們的口訣,而這招在今天,卻已經不管用了,現在改成「叫叫CABD」,第一個叫,是呼喚傷者,確認意識;第二個叫,則是求援,得到更多的救援與幫助。C是胸部按壓、A是暢通呼吸道、B是人工呼吸、D則是近幾年才廣爲設置的AED(自動體外心臟電擊顫器)。

在確認患者意識時,可透過雙手雙肩方式(避免患者因爲單邊中風,沒有知覺無法做出反應),而請傷者睜開眼睛是對傷者最輕鬆的方式。上課時我也提出關於傷及頸椎時應如何處理,教練表示可先完成頸部固定,再進行CPR,避免傷者因爲不適當的挪動,而造成癱瘓的情況。求援則一樣是請人幫忙、撥打119(沒訊號時可撥打112)。

其中B(人工呼吸)是可以省略的,當然有確實執行「人工呼吸」,對於救命而言,一定有莫大的幫助,教練說明,許多人在很多需要救命術的時刻,都礙於必須對着一個陌生人作嘴對嘴的親密接觸有所顧忌,所以將人工呼吸的順序往後推延。

而其實,胸部按壓(C)纔是救命術最重要的關鍵,這也是將胸部按壓挪到第一順位原因。現在按壓的位子修正成兩乳頭連線胸骨上方,這樣的調整可有效減少胸部按壓時造成肋骨斷裂的情形發生。透過胸部按壓讓血液裡的紅血球能帶氧氣,送往身體各處,讓傷者不致產生缺氧狀態,也因此現行的胸部按壓與人工呼吸比也改爲30:2,最重要的是,一旦開始胸部按壓,除換人操作或救護團隊抵達,否則千萬不要隨便喊停。

關於AED的操作方式與時機,因爲相對專業建議可去修習相關急救課程。教練說,人人都可以是救命的天使,我們希望永遠用不到,但當遇到危急時刻,我們都希望我們有救命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