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儒家有強烈使命感 嗜讀中國經典

1965年11月12日,國父百年紀念,蔣總統向羣衆歡呼。(本報資料照片)

傳記文學733期《對日宣戰後 蔣介石讀什麼書?》

蔣介石對繼承傳統儒家價值有極深的使命感。即便青年時就留學海外、接觸現代教育與思想,但他仍嗜讀中國經典,猶喜陽明心學,《傳習錄》、《明儒學案》常令他手不釋卷,這種閱讀傾向或與清末民初由舊式科舉轉入新式教育的過渡期有關。光緒三十一年(一九○五)科舉廢除,但並未停止透過考試來從民間選拔人材,在廢科舉的同時,清政府同時制訂了「留學生考試章程」,吸引歸國的海外留學生透過考試進入政府。蔣介石先入東京清華學校,歸國後進保定軍官學堂,繼入日本東京振武學校學習軍事,民國初年,又一度遁跡東京。據蔣的年譜記載,在日本留學和流亡期間,除與軍事相關的教材外,主要閱讀王陽明、曾國藩、胡林翼三人的文集。如同王道鉉所說,蔣介石由於篤信傳統精神的近代功能,他纔會如此迫切地希望將中國傳統與近代科學結合,而王陽明所提倡「知行合一」的思想核心,亦恰好切中「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的實踐精神,爲蔣氏從傳統理念出發建構現代國家的計劃,給予了極佳的思想來源與文本支持。

過去有不少以《蔣中正日記》爲研究主題的學者,可能因材料限制、意識形態、或其軍人身份的刻板印象,對於蔣介石的學思歷程,並未給予公正的評價與認識。所幸,近日得見蔣介石於一九四一年所閱讀、筆記之《明儒學案》影本,從其版本、筆跡以及所標記的時地等,大致可確認其真實性;另外也從書上眉批、題記、勘誤與句讀之痕跡,看出閱讀者的用心與熱愛程度。書上除了承載許多蔣介石對於宋明理學的感悟外,亦記錄了他於一九四一年下半活動之足跡,小至自己的生辰,大至正式與敵國宣戰的日子,都有這部鉅著隨侍在側,可說是當時許多重大決策與歷史事件的見證者。

《蔣中正總統五記.學記》中曾詳細記錄他閱讀《明儒學案》的時間有兩段,一段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至隔年五月,另一段則爲一九四一年五月至十二月間。本文專注在他第二次,亦是中國對日抗戰最艱困時期之閱讀歷程。搭配着現藏於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民國三十二年的《蔣中正日記》,以及國史館所藏之《蔣中正總統檔案》,試圖更立體的呈現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大時代下,一個國家領袖在面對內外傾軋時,是如何藉助古代經典平抑自己的負面情緒,做出冷靜的決策。亦嘗從他所讀書冊上之圈點、筆記印證其對儒家經典的熱愛與用功,爲過去對其不學無術或裝模作樣之批判做一平反。(四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