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接種後猝死!專家呼籲:年長者出現「3大症狀」先別打疫苗

全臺各縣市開放高齡者施打,不過目前已有多人在接種後猝死。(示意圖當事人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周姈姈/臺北報導

各縣市開放高齡者施打疫苗,至今已有多人接種後猝死,對此,就有專家呼籲,一定要請政府釐清這些猝死案例到底跟疫苗還是自身疾病有關,否則民衆將會對疫苗失去信心,而打完疫苗的年長者,返家前三天也是關鍵觀察期。另外,也有專家建議,若是家中長輩出現「3大症狀」最好先不要去打疫苗。

臺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陳亮恭表示,以現在疫苗禁忌症來說,本身若有過敏或特殊凝血疾病就不適合打疫苗,除此之外若有任何發燒、身體不適(例如慢性病控制不穩定、心絞痛等)或感冒最好都先緩緩,否則原來的症狀加上疫苗的反應可能會更不舒服,年長者跟年輕人都要多加留意。

▲若有發燒、身體不適或感冒等症狀出現,打疫苗最好先暫緩。(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至於這兩天全臺各地都有年長者施打疫苗後猝死,對此,林口長庚腎臟科醫師顏宗海強調,一定要釐清猝死到底是跟疫苗有關,還是跟年長者本身疾病有關。顏宗海說,打疫苗最擔心的就是過敏反應,輕微的過敏反應像是注射地方疼痛頭痛或發燒等,嚴重則會暈倒、休克或是引發心肌炎等造成生命危險,因此請一定要搞清楚年長者爲何打完疫苗就猝死,否則民衆也會對疫苗失去信心。

顏宗海也提醒年長者打完疫苗回家後,一定要請家人多加留意,顏宗海說,打完疫苗後都要在接種站待半小時,過敏反應可能會在一開始就來或半小時內就出現,因此不能馬上離開接種站。年長者返家後,前三天請家人一定要密切注意年長者是否有出現不良反應,有的話要儘快送醫,「因爲打疫苗最怕的就是過敏反應,這狀況可大可小」。

▲年長者打完疫苗後必須在接種站觀察半小時,返家後前三天的觀察期也是關鍵。(示意圖/記者湯興漢攝)

陳亮恭也提醒,以過往經驗來看,猝死的民衆還是以心血管問題居多,這些年長者本身也許有慢性病、高血壓等,因此年長者打完疫苗返家後一定要密集測血壓體溫血糖等,多注意心血管表現。

若年長者長期臥牀無法出外施打疫苗,感染風險就會來自家人,陳亮恭指出,大部分臥牀的年長者都不太會接觸到感染源,反而有可能是會被家人傳染,因此請照顧者一定要小心符合條件就趕快去打疫苗,所有防疫作爲絕對都不能疏忽,每次和老人家接觸都要洗手、家中環境也要消毒口罩也要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