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對烏東新攻勢 地下城市巴赫姆特久攻不下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當地時間8日晚在錄影談話指出,烏軍已調撥更多單位增援巴赫姆特與蘇勒達爾,當地前線情況過去一週並無重大變化,但處境艱難。(新華社)

俄烏戰事持續,莫斯科片面宣佈停火36小時,於當地時間8日早晨結束,但期間雙方交火未停。與此同時,俄軍猛攻烏東巴赫姆特(Bakhmut)、蘇勒達爾(Soledar)等要地,聲稱當地具「地下城市」網絡與獨特防禦工事,也是烏東前線中心點與一系列後勤的核心,拿下該地有其重要性。

綜合外媒報導,在莫斯科宣佈因東正教耶誕節停火的36小時期間,基輔當局的頓內茨克州長基裡蘭科說,俄軍整夜對當地進行9次飛彈攻擊,7次擊中克拉莫託斯克;南部首府札波羅熱市也有爆炸聲響;基輔指稱,前線所在的頓巴斯地區也有多處發生爆炸。

俄羅斯國防部則聲明稱,俄軍7日有執行停火,但期間仍擊退烏軍主要在頓巴斯地區發起的進攻;8日打擊克拉莫託斯克是爲報復烏軍攻擊一座供俄軍動員官兵集中的軍營,俄方當時稱有89人陣亡,遠低於烏方聲稱的傷亡人數。

俄軍狂攻頓內茨克州約7萬人城鎮巴赫姆特連5個月,仍未佔領該地,負責主要攻勢的俄國「瓦格納」傭兵集團創辦人普里格津(Yevgeny Prigozhin)在社交平臺Telegram貼文稱,巴赫姆特是烏東前線中心點與一系列後勤的核心,拿下該地有其重要性。

普里格津補充說,關鍵在於巴赫姆特的鹽礦場與18公里外的蘇勒達爾鎮,串聯成80至100公尺深的「地下城市」網絡,不只能容納大批人,戰車與裝甲車也能在其中移動。同時,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地下建築就存放了武器庫。

近日不少傳言稱俄軍已突破蘇勒達爾;烏克蘭官員則稱蘇勒達爾仍在烏軍手上。德國《畫報》記者呂普克(Julian Ropcke)推文說,俄國已奪下蘇勒達爾超過一半面積,同時包圍剩餘地區,當地一旦失守恐釀骨牌效應,導致更多地方丟失。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當地時間8日晚在錄影談話指出,烏軍已調撥更多單位增援巴赫姆特與蘇勒達爾,當地前線情況過去一週並無重大變化,但處境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