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保單狀況劇:若確診卻無法住院 還能辦理賠嗎?

防疫保單造成搶購,但糾紛也不少。像是確診者若因醫療資源不足無法住院,防疫保單到底賠不賠?(示意圖/Shutterstock)

已確診卻無法住院,被轉送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陳先生化名)心有不甘,除了擔心無法獲得較好的醫療照護,之前購買防疫保單中,給付範圍僅限於住院,並未給付集中檢疫所,這可以申請理賠嗎?

臺灣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讓防疫保單成爲熱賣商品消基會檢視8家防疫保單內容,提醒民衆,隨疫情變動保險履約時恐產生爭議金管會應邀集壽險業者共商解決之道。

消基會秘書長徐則鈺表示,消基會於5月17日到23日抽樣檢視4家壽險公司、4家產險公司,共8份防疫保單,相關保單多爲組合式,內容包括以住院醫療保險金負壓隔離病房保險金、確診保險金或隔離保險金,效期1年。

消基會財務陳智義表,許多民衆透過線上或傳真投保,並未當面跟業務員溝通,難以瞭解保單條款中給付內容及條件限制,匆忙簽下保單,理賠就容易出現問題

舉例來說,目前醫療資源能吃緊,全臺負壓隔離病房數就那麼多,雖然依照病情危急程度病人理應收治於負壓隔離病房,因牀數有限,無法入住,如果保險載明給予負壓隔離病房賠償金,此時,理賠就會出現「看得到、吃不到」的情況發生。

再者,保險中載明給予住院賠償金、隔離給隔離賠償金,但隨疫情增溫,醫院必須執行降載措施輕症確診者無法住院,只能至加強版集中檢疫所,雖同是隔離治療,但是否屬於住院,符合理賠規定,恐產生爭執。

此外,全國防疫一旦升級至第4級,到了封城階段,就不屬隔離補償的範圍;許多防疫保單限制投保人年齡,必須在65歲以下,但這波疫情重症、死亡個案老年人居多,仍未在保單保障內。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統計,截至今年5月17日爲止,整體產險業的防疫保單新契約件數達289萬件,而光是5月13日到19日,就新增53萬張新契約保單,不過,完成理賠的件數僅有658件。

理賠若看得到、吃不到,這樣公平嗎?黃怡騰建議,保險業者應隨着醫療現狀修正保險契約,或降低保費。金管會保險局應與業者協商討論,如何調整保單內容,才能爲消費者權益把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