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危機4/ 她確診肺癌2年病逝 卻是救了4位家人一命

70多歲的楊女士說,當初若不是姊姊罹患肺癌,在醫師建議下,她也檢查、追蹤,救了一命,說不定,這時候她已經離開人世,並瞭解肺癌基因遺傳佔致癌因素有很高的比例。圖/123RF

「當初若不是姊姊罹患肺癌,在醫師建議下,我也檢查、追蹤,救我一命,說不定,這時候我已經離開人世了。」70多歲的楊女士於14年前確診肺癌,她回想起,10多年前,長她10歲的姊姊突然感到腰痛,醫師診斷爲腰椎椎間盤凸出壓迫神經所致,但經手術治療後,疼痛的感覺並未消失,2周後再至其他醫院檢查,竟發現是罹患晚期肺癌,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纔會感覺腰痛。

楊女士說,姊姊確診是晚期肺癌後,經治療2年仍病逝,當時陪姊姊到第2家醫院就醫,看診醫師表示,肺癌危險因子包括基因、家族史,並詢問她加入要低劑量電腦斷層臨牀試驗計劃;沒想到,加入計劃追蹤至第3年,右肺出現毛玻璃樣病竈,並有7、8顆癌症腫瘤,並集中在同一區域,兒子形容腫瘤的症狀,「像是被散彈槍打到一樣」,經手術治療後,目前以標靶藥物控制病情。

楊女士指出,自己確診罹癌後,想起醫師有說,肺癌與基因有關,立刻打電話給妹妹及哥哥,請兩人快一點去做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檢驗結果兩人都罹患肺癌,也就是說,家中7個兄弟姐妹中,竟有4人罹患肺癌,甚至自己的女兒篩檢時,也發現肺癌,「基因遺傳真的很強」。

「確診後,心情完全不能接受,一直反問自己,爲什麼是我?眼淚常不自主的掉下來。」楊女士說,看到姊姊晚期肺癌治療的過程很辛苦,因此確診後的心情十分低落,她不吸菸、不喝酒、不熬夜,且有固定運動的習慣,罹癌後「真的很不甘心」,而服用標靶藥物時,常有甲溝炎、皮膚乾燥、頭昏等不舒服,常有想要了卻一切的念頭。

楊女士表示,所幸早期篩檢癌症爲0期,且得知是基因佔致癌因素有很高的比例,而在負責治療的中山附醫胸腔外科主治醫師陳志毅鼓勵下,勇於抗癌,現在每次回診都會遇到其他肺癌病友,許多也都有家族史,建議有肺癌家族史的民衆應要儘速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