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犧牲奉獻的政治家 對臺灣的付出

(天下文化提供)

我深感於臺達這30年來能夠持續成長,除了全體同仁的努力外,更重要的是因爲過去數十年以來政府裡一些克盡職守、有魄力、剛正廉潔的政治家,他們將畢生奉獻給國家、社會,並在關鍵時刻毅然決然做出許多有遠見並影響以後國家發展深遠的政策。

假如沒有他們高瞻遠矚所營造出來的創業環境與投資機會,今天根本不會有臺達電子公司的創立與存在。所以說在今天大家豐衣足食、事業順利發展之際,我們更應該飲水思源,感恩這些一心爲民、犧牲奉獻的政治家,爲臺灣所付出的心力與貢獻。

在所謂「臺灣經濟奇蹟」中最重要的推動舵手,莫過於尹仲容、陶聲洋、李國鼎資政和孫運璇資政等幾位先生。臺灣能夠在經濟及國際形勢對我們極度不利的環境下,自力更生並創造出傲人的經濟奇蹟,他們幾位的貢獻實在功不可沒。今(2001)年1月份,臺達曾經徵得孫運璇資政的同意,於國立清華大學成立「孫運璇科技講座」,用以培養國內優秀人才,鼓勵科學教育永續發展。現在,我們願以同樣的模式,以李國鼎資政爲名,捐贈個人股票與國立成功大學合作成立「李國鼎科技講座」,以加強未來人才的培育工作。

很遺憾的,今年5月李資政離開了我們,崇華個人與李資政之前雖然素昧平生,但是在今年公司30週年酒會上承蒙李資政親自出席,並親切的給予支持與指導,在公司30週年特刊上,我們更感激李資政親自來文鼓勵,晚輩與公司實在深感榮幸之至。這次在成功大學成立講座的想法,蒙李資政生前答應,希望透過以李資政的名義設立一個長久的學術講座,來繼續推動李資政生平所一再關心的科技發展與人才培育的工作。

我想李資政對國家的卓越貢獻,是所有國人所難以忘懷並深深感念的。哲人日已遠,點滴在心頭,我這裡再說出幾點與大家分享:

●民國48年成立工業發展投資研究小組,負責研訂改善臺灣投資環境。訂立獎勵投資條例及協助國家其他單位與美方的各項合作計劃,爲當時我國市場環境吸引衆多的國際資源。日後,並建立加工出口區制度,成功增加就業機會與提供外銷產能。

●民國52年成立經合會,李資政擔任副主任委員並身兼經濟部長一職。期間與外交部聯手推行農業技術合作計劃,以非洲爲重點在當地指導及示範稻米及蔬菜的耕種。這個合作計劃的成果不但聞名於世界,更成功爲我國開創外交契機。

●民國62年政府推動十大建設,時任財政部長的李資政,負起籌措經費的大任。部分採編列預算、部分發行公債、部分由公營團體自行籌措,所有的擴張財務計劃皆未引起通貨膨脹,成功爲國家化解危機。

●民國62年至77年李資政出任政務委員,成立應用科技研究發展小組,並在他的主導下,行政院召開了第一次全國科技會議,確立臺灣高科技產業發展政策。次年,行政院便根據會議的結論,成立新竹科學園區。許多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李資政都是幕後推手,也因此博得了科技教父的美名。

●民國68年主導成立資訊工業策進會,爲我國科技發展奠定紮實的基礎,李資政並在當時行政院長孫運璇先生草擬的科學技術發展方案下,邀請7位國外一流科學家及工程師,擔任行政院科技顧問,使國內的科技發展與世界同步,進而吸取到最新的理論與技術,造就出今日臺灣資訊科技產業的豐碩成果。

臺灣在1950至1980年代,30年間的經濟發展被國際間公認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成功的範例,我們知道李資政曾經廣泛參與此一階段的經濟建設,並貢獻卓着。回憶當時,臺灣物資缺乏、通貨膨脹惡化,全有賴政府採取一連串的改革措施以安定民心、扭轉局面,使社會在貧困中轉爲豐足,進而厚植出今天的經濟力量。我想這些都是李資政過去對臺灣經濟發展所做出的具體貢獻,時至今日一番對照,可以特別感受到當年因爲他的遠見與政策的貫徹執行,而對今天台灣經濟發展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