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燒不退!她心臟「遭細菌啃食」毒血亂竄 醫揭超致命下場

▲一名女子高燒不退,以爲是泌尿道感染,竟是心臟瓣膜細菌吃掉。(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raso)

記者李佳蓉綜合報導

南投一名年約50歲的吳姓女子,因爲發燒、頻尿原本認爲是泌尿道感染,到診所拿藥服用未料2、3天過去,症狀不但沒有改善,高燒未退還感到倦怠,轉至大醫院感染科就診,檢查發現爲感染性內膜炎,讓她驚訝不已「泌尿道感染怎麼會變成心臟發炎?」

醫師替吳女安排血液培養,確診爲鏈球菌所導致的感染性心內膜炎,細菌已破壞了她的心臟瓣膜,嚴重恐引發心衰竭、危及生命收治個案衛福部南投醫院醫療團隊先以抗生素治療,再安排轉診至醫學中心接受心臟手術,該病患現已康復出院

感染性心內膜炎發生率不高,初期症狀不易察覺,容易被誤以爲是感冒等其他問題。南投醫院感染科主任廖嘉宏表示,心內膜炎發生的原因多是由口腔腸道或泌尿道的細菌或黴菌經由血液入侵心臟,引起心臟內膜或瓣膜感染,細菌或黴菌會附着在心臟瓣膜上,形成一坨「贅生物」,並造成心臟瓣膜受損。

▲廖嘉宏醫師指出,感染性心內膜炎可能會帶來嚴重的併發症。(圖/衛福部南投醫院提供)

廖嘉宏表示,若贅生物脫落隨着血液流至身體角落,會影響器官與組織,例如流到腦部恐造成梗塞性腦中風;若流至肺部,可能導致肺動脈栓塞。因此感染性心內膜炎可能會帶來嚴重的併發症,應提高警覺,不可大意。

自體免疫疾病、過去曾罹患感染性心內膜炎、曾接受過瓣膜置換手術、先天性心臟疾病、吸毒者口腔衛生不佳等病人,都是心內膜炎的高危險羣。廖嘉宏提醒,平時應注重口腔清潔,而本身有心臟疾患的病人或自體免疫力不佳者,進行牙科診療或外科手術時,應主動與醫師進行溝通討論,如果身體有傷口時也應多加留意。倘若有不明原因之發燒或不適症狀,應儘早就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