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衝刺2023營運 三箭齊發

臺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30日表示,雖然在貨櫃業務量方面,2022年全年受供應鏈危機及需求減緩等因素干擾下,預估2022年全年高雄港貨櫃裝卸量僅爲945到950萬TEU(20呎標準貨櫃),比2021年減少約35到40萬TEU,減幅約3.7%到4.2%。

但他說,在高雄港務分公司的努力經營下,2022年仍展現多元化經營實績,包括爲提升高雄港貨櫃碼頭營運效率,改善航商業者後線場地不足,積極佈局高雄港貨櫃碼頭重配置,2022年1月就與萬海航運完成簽約,俟長榮海運公司搬遷至第七貨櫃中心後,由萬海進駐經營第五貨櫃中心79至81號碼頭。

在配合政府離岸風電政策,協助推動離岸風電國產化的目標方面,特別將洲際一期後線34公頃倉儲物流用地,調整爲離岸風電發展基地,2022年3月成功招商,由華新麗華公司及銘榮元新能源公司完成簽約進駐,預計經營海底電纜及水下基礎組裝業務。

展望2023年,李賢義表示,高雄港務分公司將在三領域繼續努力拚佳績,包括積極協助長榮公司整備第七貨櫃中心第一期S5至S3B碼頭及部分後線場地,預計2023年5月即可啓動第一期營運作業,這是高雄港與航商業者合作的典範,共同持續深耕高雄港作爲東亞地區轉運基地,來鞏固高雄港貨櫃樞紐港地位。

配合政府「亞洲新灣區5G AIoT創新園區」政策,及解封后國門開啓,國際郵輪於2023年3月重新到港,辦理高雄港旅運中心辦公及商業空間招商進駐作業,同時,延續大港倉一期開發成果,2023年辦理大港倉二期(倉4-1A庫、倉6庫、保養棚、加油站及倉4空地)的招商作業,結合大港倉一期及大港橋串聯駁二、蓬萊兩端區域,以加速水岸空間整體發展。

高雄港務分公司總經理王錦榮表示,高雄港持續專注於港埠核心業務,也將積極擴增自由貿易港區範圍,增加多元產業進駐港區,以提高雄港貨物量能與國際競爭力,並協助航商業者深耕高雄港,並與航港產業夥伴攜手共進、永續共榮,邁向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