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油車的時間不多了!中科院士陳軍:已研發出400瓦時/Kg固態電池

電動汽車是這兩年最火爆的“大物件”,國內外的電車銷量都在增長,誰都能看出電車的潛力。只是,電車由於一些固有缺陷,在適用性上不如油車。

如果固態電池有大的進步,電車的種種缺點都會消失,電車說不定真能取代油車!

如此風靡的電車,爲什麼取代不了油車

根據國新辦的數據,2023年,我國的電車銷量已經達到950萬輛,佔新車銷售總量的31%!較之2022年,電車銷售量增長了38%。

此外,2023年我國電車、動力電池的出口量,均比之前有大的提升,誰都能看得出來,電車是今後汽車行業的未來。

不過,即便電車的銷量大增,買油車的車主還是比電車車主多不少,原因就在於電車的固有缺陷。

電車的充電速度不算快,不能像油車一樣加油即走。某些電車電量用空的時候,需要充6到8個小時的電,如果在冬天,這個時間還要更長。

電車的續航,也是制約電車銷量的重要一點。市面上很多新能源電車,號稱有三四百公里的續航,可實際數據遠遠不到,冬天時,電車的續航還會更低。

因此,人們很少拿電車跑長途。春運往返的時候,高速路上清一色的油車,極少有電車的身影,畢竟,電車一旦在路上斷電,那可真是叫天天不應了。

新聞上時不時還會傳出“電車電池自燃”的消息,一些車主出於安全考慮,也不敢選擇電車。

電車上這樣或那樣的缺陷,歸根到底都是一點——電池的缺陷,準確的說,是鋰電池的缺陷。

如果電車能有一款強勁的電池,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而這個希望,就是固態電池!

400瓦時/Kg固態電池

汽車行業普遍認爲,如今的鋰離子電池技術,已經到達材料本身的極限。如果不更換電池材料,電車電池就很難再有性能上的提升。

當前電車採用的電池技術,多爲液態鋰電池,這種電池受溫度、環境的影響大。與之相對的固態電池,使用固態的電解質,不僅不易自燃,還有壽命長、儲能量大的優點。

一些車企採用的半固態電池,就是液態鋰離子電池向固態電池轉變的形態。

2024年3月,中國科學院院士陳軍公佈了固態電池的最新進展,他帶領的團隊已經研製出400瓦時/Kg的固態電池!

如果順利的話,陳軍團隊還會在一兩年之內,突破600瓦時/Kg的技術。

600瓦時/Kg的電池是什麼概念呢?電車如果裝配了這種電池,充一次電就能跑一千公里!電車車主不會再有續航焦慮!

而且,固態電池受環境影響小。在阻燃電解液的幫助下,固態電池能在零下70℃的環境中工作,這是鋰電池完全做不到的。

如果固態電池技術能夠在電車上完善,電車相對於油車就不再有弱勢,汽車行業將迎來新一輪洗牌。誰能掌握固態電池技術,誰就能在電車領域掌握先機!

陳軍院士的消息放出後,有關固態電池的股票頓時上漲,多支股票的股價從三月一直漲到四月,比如三祥新材、傳藝科技。

任誰都能看出,固態電池在電車領域的光明前景,各國知名車企在研製電車的同時,紛紛着手研製固態電池技術,比如,寶馬、比亞迪、豐田……

上汽集團率先宣佈,旗下的智已L6將搭載固態電池,這款車實現快充的同時,還能有極好的續航能力,在電車領域,這還是“頭一遭”。

如果固態電池真的在電車上普及,電車能夠取代油車嗎?油車是否已經來到“黃昏”?

電車會取代油車嗎?

誰都能看出,電車是今後汽車行業的趨勢,但短期內,電車還是很難取代油車。

最簡單的一點,就是車主的前期投入。對大多數人來說,電車也好、油車也罷,都只是一種交通工具,兩者之間沒有本質的區別。

人們買車的時候,看的就是價格和性能,哪個合適買哪個,不會因爲油、電做太大區分,人們買車之後,也不會因爲動力來源換車。

國內的充電樁數量,也不支持大規模油車改電車。每逢節假日、雙休日,高速休息區的充電站都排起長龍,人們的時間都消耗在排隊充電上。

在國內電車數量不多的情況下,國內的充電樁還勉強夠用,如果大量的油車改換爲電車,車主們就要爲電車頭疼一番了。

再者,目前的電車性能,還遠遠不到取代油車的地步,電車要想和油車相比,最起碼也普及固態電池,同時維持一個較低的價格。

除了電池技術外,最有可能讓電車取代油車的因素,是我們常常忽視的油價。雖然國內電車不斷普及,但油價始終居高不下,目前的油價還會繼續上漲。

我國的電力供應還算充足,綠色發電量連年上漲,電價始終維持在一個合適的範圍。

對車主來說,如果油價不斷上漲,用電是比用油更划算的事,電車更可能因此取代油車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華爲的全液冷超充技術已經實驗成功。這種技術能讓電車的充電功率大大提升,充電時間會在快充的基礎上,縮短一半左右。

綜合看來,電車在短期內,沒有取代油車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