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難通過 全因否決異己

朝野對許多重大公共政策難以形成普遍共識臺大教授石之瑜臺藝大教授賴祥蔚認爲,肇因於一種「否決異己」的體系。(資料照片姚志平攝)

臺灣近年來,朝野對許多重大公共政策難以形成普遍共識,臺大教授石之瑜、臺藝大教授賴祥蔚今日投書中國時報時論廣場認爲,造成難以決策的其實不是體制,而是立場的對立,一種「否決異己」的體系。

石之瑜、賴祥蔚指出,臺灣總統行政院長分工不明、立法院大老關司法不能追究、少數派持續杯葛多數而習以爲常的社會,投入抗議政治人物公民往往不是真的針對政策本身,而是針對特定的對象。對於敵對立場者(也就是異己)所主張的政策,必然窮盡一切體制內與體制外的辦法來抵制或打擊,但剷除異己後,同樣的政策,在同樣的體制之下,其實還是可以推動。

民主講求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可是當社會開始習慣於否決異己,那就只剩下立場,不管多數,更遑論少數了。石之瑜、賴祥蔚表示,臺灣許多重大政策無法通過,其實不是否決體制的問題,而是否決異己與否決民主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