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從氣候紅色警報,反省我國綠色GNP

工商社論

聯合國日前公佈一份報告指出,地球暖化比科學家先前的估計還要快,若各國持續砍伐森林及燃燒化石燃料,將讓地球窒息,並讓數十億人口陷入危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認爲這份報告可視爲人類的「紅色警報」。

事實上,今天全球氣候暖化速度之所以這麼快,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爲各國極盡能事的追求經濟成長,而爲了經濟成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進行土地開發、污染環境、破壞生態,長期以來,許多國家的經濟成長都是以此換得,如此超限利用,地球怎能不生病呢?

今天各國都在追求國民所得(GNP),然而早在1970年代美國激進派青年罷工時便常高喊:「不要對我說國民生產毛額是GNP,對我而言,GNP只是國民污染毛額(Gross National Pollution)」。換言之,半個世紀以前美國青年早已意識到這種過度追求經濟成長,終將帶來生態的浩劫,然而,這些呼喊還是不敵經濟利益,終致今天出現紅色警報。

我們政府每年在追求經濟成長保三、保四,正是陷入這個迷思,經濟成長正是以國民所得爲計算基礎,而國民所得統計有非常多的盲點,當颱風豪雨沖毀無數良田、橋樑、房舍,這些損失不會縮減GNP,反過來,相關復建工程卻有助於經濟成長,這正是美國青年對GNP不滿的地方,依此一思維,經濟成長愈高反映的正是環境破壞愈厲害,對生態衝擊愈嚴重,半個世紀以來,GNP編制的思維已讓人們陷於浩劫而不自知。

對於國民得統計無法反映人類追求經濟帶來的破壞,聯合國於1992年地球高峰會便建議各國編制「綠色GNP」,以呈現經濟活動對環境帶來的負荷。爲與國際接軌,我國於1999年開始試編,迄今已二十餘年,這項工作一直是由行政院主計總處負責,綠色GNP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估算出一國經濟活動對環境、生態帶來多大損失,然後自GNP扣除,前者把水、空氣及固體廢棄物帶來的損失總合成「環境品質質損」,後者則是把超抽地下水、過度開發礦藏所產生的生態消耗總合成「自然資源折耗」。

依照我國最新一版的綠色GNP(綠色國民所得帳),近年我國環境生態日漸改善,環境質損及生態折耗的總損失,逐年下降,佔GDP的比率也逐年下滑。從早年的報告到近年公佈的數字可以發現,我國於2000年一年所造成的自然資源折耗179億元,環境品質損更高達1126億元,合計1305億元,佔GDP比率約1.4%。

2009年自然資源折耗176億元,變化不大,但環境品質質損降至654億元,合計830億,佔GDP比率收歛至0.66%。而至2019年自然資源折耗降至147億,環境品質質損續降至439億,合計總損失586億,佔GDP比率創歷年最低,只有0.31%。如果這項統計確實無誤,二十年來我們在永續發展上,已然取得了不起的成就。

換言之,從歷年所編制的綠色GNP可以發現,我國在改善生態環境上確有不錯的成績,然而,說真的,這份綠色GNP卻鮮爲人知,非但鮮爲人知,觀察主計總處各領域統計,不少報告可追溯至1970年代的版本,還有資料庫可供查詢,內容豐富,應有盡有,惟有綠色GNP,永遠只有最近一期統計,孤零零的放在那裡,當2010年的統計報告放上去,就把2009年那一本刪除,當2019年的統計上架,就把2018年那本拿掉,除非有心研究者即時下載加以保留,一般人是找不到歷史資料的。這是什麼原因?是怕過去編的數據被別人挑戰?還是昔日的數據經過國民所得統計五年一次修正,得跟着重新訂正,無暇做訂正,因此乾脆讓它消失?無論如何,以這種方式呈現統計,實屬奇怪,令人費解。

屈指一算,綠色GNP也已編了二十多年,但是這項統計實在是低調到讓人幾乎忘記它的存在,由於太低調,政府的報告裡也罕見引述這項資料,如此費了許多人力、物力編成的報告閒置在那裡,未免可惜,也有違當年編制這項統計的初衷。對此,我們有三點建議:(一)將二十餘年來每年所編的綠色GNP,全數放進主計總處的網頁,以方便各界查詢。(二)綠色GNP仍有若干該擴充的領域,應予納入,以使這項統計更爲周延。(三)綠色GNP每年編制完成,應循例召開記者會,以讓國人瞭解臺灣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帶來的負荷。

古人說:「焚林而田,得獸雖多,而明年無復也。竭澤而漁,得魚雖多,而明年無復也。」這正是永續發展的觀念,警告人們從事生產,仍得顧及生態環境,如今聯合國再度提醒氣候暖化,警報已然響起,這本編了二十多年的綠色GNP,不應如此再沉默下去,反而該成爲危世的警鐘,惟其如此,主政者以之前瞻經濟政策,才能估算出真正的得失,主計總處、國發會應速速規劃,以讓綠色GNP走出歷史的塵埃,成爲重要的決策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