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關注大陸經濟有「外熱內冷」虞慮

工商社論

2021年上半年的大陸經濟成績單剛見揭曉,其中首要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增率,殊堪傲視全球,體現大陸經濟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之韌性;惟其與大陸自身在疫情發作前(2019年)的該年增率相比,仍略遜一籌。更何況,上半年大陸GDP組成結構中,亦存在着若干非常態現象,如出口值增長飆速,消費內需增長卻遲緩許多,難免有「外熱內冷」虞慮,理應在下半年大力予以導正。

大陸國家統計局日前發佈最新的國民經濟統計,顯示2021上半年大陸GDP數值爲人民幣53兆餘元(全年肯定再破百兆元),年增率則爲12.7%,是普世各國GDP增速之佼佼者。說明大陸經濟在疫情仍肆虐全球環境下,有相當突出的耐受能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大陸GDP此年增率,是由2020年同期之低基期所襯托出來;2020上半年大陸疫情非常嚴峻,GDP年增率落爲負1.6%,因而2021年上半年該年增率得以躍升爲兩位數。

爲排除疫情對統計數據合理性的干擾,大陸國家統計局2021年增設「兩年平均」的經濟統計口徑,就是把2021年數據分別和2020年及2019年同期相比,再算出平均增長率,以讓外界瞭解疫情前後的經濟冷暖變化。

如2021年上半年大陸GDP的「兩年平均增長率」,爲5.3%。此一增長率,仍顯著不如2019年上半年大陸GDP之年增6.3%,亦落後2019年全年大陸GDP之年增6.1%,這表明大陸整體經濟增長動能尚須補強,才能回覆疫情前舊觀。

而2021上半年大陸GDP組成結構中,另有一項偏差表現,就是第三產業(服務業)產值年增率,竟以11.8%輸給第二產業(工業製造業)的年增14.8%;至於兩者之兩年平均年增率依序爲4.9%和6.1%,前者(第三產業)亦敗北。職是之故,2021上半年大陸第三產業產值在GDP數值中所佔分量,已然縮小,而第二產業所佔分量則相形升高,情況如大陸疫情最嚴重的去年;這也是多年來大陸GDP組成結構的反常。

回顧多年來大陸服務業的突飛猛進,乃是顯而易見。也就是說,自2008年國際金融海嘯爆發後,大陸產業發展策略轉向服務業傾斜,把服務業做爲整體經濟發展的主力,因而服務業產值及其增長率連年超越工業製造業。這也是經濟發展較成熟國家的常態。

未料2020年大陸疫情遽然發作,嚴重衝擊大陸社會交流,亦導致當地服務業(旅運、商貿等)運營陷入瓶頸,因而2020全年的大陸服務業產值年增率,首度以2.1%輸給工業製造業的2.6%。這種情況,到2021年上半年尚在延續,也可說是大陸多年來傾力發展服務業政策的一項挫折。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大陸服務業聲勢的相對弱化,背後牽涉大陸消費內需的不振因素。而後者即是疫情的後遺症,非常難纏。

根據大陸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2021年上半年,大陸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率,雖有23%之多,而這卻是在其2020年同期「負11.4%」的超低基期上所計出,不能說是社會上有了消費熱潮。更何況,2021上半年大陸該零售總額的「兩年平均增長率」只有4.4%,不如2021年上半年大陸GDP的兩年平均增長5.3%。這就是「內冷」。因此,消費內需當前拉動大陸經濟增長的能量,尚須加把勁,包括把衆多無法出國、留在國內者的消費意願激發出來。

而與消費內需相反的是,2021年上半年大陸的出口外需,卻是好得不得了。大陸海關統計顯示,這半年大陸出口總值高達1.52兆美元,年增率38.6%。這顯示普世各國爭相力拚後疫情產經復元,而紛紛向大陸下單採購物料機件,使得大陸頗有重演「世界工廠」角色之勢。此即「外熱」。

出口外需暢旺,當然給大陸工業製造帶來榮景(難怪其壓過服務業),亦使大陸GDP數值水漲船高。甚至可說,出口激增是今年上半年大陸GDP增長的最大推手。可是,這種依託國際市場的增長模式,並非當前大陸政策面所喜,因其會讓大陸經濟在國際隨波逐流、相當被動。

2021年下半年的大陸經濟政策面,理應積極導正「外熱內冷」的偏差,重點在於爲消費內需加熱升溫,進而帶動內需導向的產業投資。其中,實可大力倡導後疫情的消費創新,如總結疫情教訓的醫療保健,和足以讓人遠離病毒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這些都足以帶動新型產業發展,也可望成爲大陸內需經濟的新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