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橫掃初選,川普威脅美國也考驗全世界

倘若川普真的贏得今年大選,目前因爲拜登號召而團結在一起的美國盟友們,勢將重新盤點與美國的關係,而世局也必將經歷新的競合。圖/美聯社

萬衆矚目,美國前總統川普在共和黨黨內初選的超級星期二(3月5日)大獲全勝。而就在前一天,聯邦最高法院裁定,各州不能引用憲法條文禁止川普參選。儘管川普代表共和黨參選11月5日的總統大選幾成定局,但目前拜登總統所面臨的重大課題:移民、墮胎、貧富差距,以及結束俄烏戰爭和以哈戰事,川普無一能迴避。

首先,外交國防影響內政民生,於今猶烈。從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以來,國際議題鮮少成爲美國總統大選的爭論焦點,但俄烏戰爭及以哈戰事改變了一切。當前的美國政府預算捉襟見肘,對交戰國家的軍事援助,朝野兩黨各有盤算。拜登主張持續援助烏克蘭,川普則反對,並強調「當選後,一天就可以結束俄烏戰爭」。共和黨佔多數的衆議院認爲,聯邦政府國債已經超過34兆美元,應該將預算用在南方邊境,對於這幾年每年數以百萬計涌入的非法移民,進行防堵和遣返。而此一立場又與拜登的「人道移民」政策相左。

其次,兩黨政客都贊成援助以色列,衆議院共和黨議長強生更以主導通過軍援預算的實際行動,表達挺以色列的立場。然而兩黨支持者卻未必認同,尤其是民主黨進步派的參衆議員,以及傳統都投票給民主黨的少數族裔,乃至於年輕選民與學術界人士,對於加薩走廊超過3萬巴勒斯坦民衆死亡的國際人權危機,有不同於政客的看法。拜登夫婦和國防部長所到之處,經常面對「種族滅絕」的抗議聲浪,從而形成在大選前的黨內分裂危機。

最後,就政治價值和意識型態的政策觀之,「民主黨支持,共和黨反對」的議題,包括:墮胎、保障非法移民的人權、廢除死刑、罷工(拜登總統已經兩次前往罷工現場,以行動表達支持)、性平的LBGTQ、管制槍枝、綠色新政與能源轉型、大麻合法化。一旦川普重回白宮,相關政策恐出現180度的大轉彎,勢必將進一步分化美國社會。

當前美國社會,貧窮問題是重中之重。從「生不起病」(沒有全民健保)、「買不起房」(房貸利率仍幾近7%),到毒品(芬太尼)或藥物濫用、以及都會城市的治安敗壞,種族差異和城鄉差距、教育程度(大學畢業就揹負償還學貸的沈重壓力),連環套般的盤根錯節,無論誰當家,都複雜難解。

而在國際政經政策議題上,川普在2017~2021總統任內,以「退羣」聞名國際,他強調「讓美國再次偉大-退出國際組織」,希望做到「美國製造」,進而指出,很多國家「竊取美國的技術,運用低廉的生產成本,而且政府進行產業補貼,搶走美國勞工的工作機會」。倘若川普真的贏得今年大選,目前因爲拜登號召而團結在一起的美國盟友們,勢將重新盤點與美國的關係,而世局也必將經歷新的競合。

在超級星期二過後,共和黨提名資格在握的川普,由於有了聯邦最高法院的裁定「背書」,應該不用太擔心影響到參選資格。事實上,川普在之前的總統任內,任命了三位保守派的聯邦最高法院法官,從而使得憲政等級的司法訴訟,川普擁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優勢。更何況,「官司纏訟多,政治爭議大」,反而讓川普得以運用每一次的法庭出席,成爲免費的政治宣傳秀場。另一方面,透過社羣媒體還能發揮無與倫比的傳播效果,說非法移民是「來自監獄的囚犯,來自精神病院」,川普沒有根據的污名化指控,選民早就見怪不怪。反而是「上任後一天,就結束俄烏戰爭」,對於跨越黨派的反戰選民,是一個具體的承諾;對於已經當過四年總統的川普,沒有人懷疑他會食言而肥。

面對內外交迫的政經形勢,拜登雖也在黨內初選大勝,但並沒有現任總統的傳統優勢。「你沒有過得比四年前更好」,以及「笨蛋,問題是在經濟」,都是拜登的執政痛點,加上逾80歲的高齡使他不時口誤或失態,如果在大選前,拜登團隊無法妥善處理經濟與戰爭帶來的挑戰,而讓川普順利二進白宮,則美國與全球都將面臨新的「川普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