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社論》家族政治再現是對民主政體的挑戰?

印尼總統大選過程當中,各種的政治爭議備受矚目,其中「家族傳承」、「親美反華」、「外交關係」層面,值得探討。圖爲已宣佈勝選的72歲總統參選人暨國防部長普拉伯沃。圖/美聯社

沒有意外的,2月14日的印尼總統大選,是由「老少配+家族政治+世代交替」的組合當選。此次選舉過程當中,各種的政治爭議備受矚目,其中「家族傳承」、「親美反華」、「外交關係」層面,值得進行探討。

在「家族傳承」方面,已宣佈勝選的72歲總統參選人暨國防部長普拉伯沃(Prabowo Subianto),是前政治強人蘇哈托的前女婿、副總統當選人則是現任總統佐科威的36歲兒子吉伯朗(Gibran Rakabuming Raka),「強強配」會不會在未來引發更大的爭議,有待時間檢驗。首先,是不是家族政治,就代表不是民主政體?如果是,泰國的塔克辛家族,柬埔寨的韓森去年交棒給兒子,菲律賓的馬可仕家族和杜特蒂家族,以及新加坡從李光耀、吳作棟、李顯龍、今年再交棒黃循財,就都不能算是民主政體。其次,「家族政治+世代交替」,是否能夠讓政治評價變得比較好?如果是,「家族政治」和「強人政治」做爲東南亞國家的傳統,則佐科威之子的「隔代交班」,就比較像是新加坡的模式。最後,「有民主,一定有選舉」,但「有選舉,就有民主嗎?」有鑑於強人政治的興起,從俄羅斯、土耳其、甚至是美國在川普的四年執政期間,都是值得思考的案例。

在「親美反華」方面,印尼新正副總統家族對於美國和中國大陸的外交立場,也值得密切觀察。東南亞國家向來對於美中的大國博弈「不選邊站」,但菲律賓在小馬可仕擔任總統後,因南海爭議而與中國大陸關係交惡。佐科威去年曾親赴馬尼拉會見小馬可仕,就印菲兩國合作交流、以及中國大陸提出的「南海行爲準則」交換意見。越南、汶萊、馬來西亞以及印尼,在南海問題上,因爲美國的積極介入,還有一絲懸念。重要的是,從1967年到1998年,政治強人蘇哈托長期威權統治的年代,印尼發生過激烈的排華反共抗爭,肇因於當地華人發展民族經濟、以及當年擔憂共產中國的可能威脅。在這樣的政經歷史背景下,今年2月初,爆發雅萬高鐵施工期間,中方拖欠印尼工人的工程材料款項之事件,雖然沒有影響到選情,卻可以看出「基礎建設靠中國」,可能還是印尼經濟發展大政方針的爭議之一。

在「外交關係」方面,土地面積更大、人口比印尼少2.5億,GDP卻更高的澳洲,是印尼難以在南太平洋成爲真正大國的原因之一,新總統能否帶來革新求變的新氣象,有待時間的檢驗。東南亞國協的對外關係,最高的準則是「東協一體化」,以及在美中之間,不要選邊站。而對於區域的潛在衝突,尋求符合利益的最大共識,在對應緬甸軍政府的人權問題如此,在南海議題上,也是如此。印尼做爲東協人口、土地面積、國內生產毛額最大的國家,向南直接面對的是同樣礦產豐富的農業大國澳洲,也使得其有別於其他的東南亞國家。也因此,如果澳洲政府沒有改變美國核動力潛艦的採購政策,則面對東邊的巴紐和南太平洋國家,印尼要重新思考的是,如何維持、甚至持續強化在地緣政治上的影響力。

對於新總統而言,維持政治穩定、促進社會和諧、推動產業升級,在今年賡續完成遷都的世紀工程,誠屬內政上的當務之急。展望未來的外交,在致力於2025東南亞經濟共同體的發展願景之餘,普拉伯沃就任後待決的重大議題包括:其一,做爲全球最大的伊斯蘭教國家,對於以哈戰事的政治立場,攸關維繫阿拉伯友邦的關係,沒有模糊的空間。其二,去年佐科威雖然出席南非的金磚高峰會,印尼卻出乎意外地沒有成爲東南亞第一個金磚國家,今年在俄羅斯主辦的金磚高峰會上,要不要爭取成爲金磚成員國,還有決策的時間。其三,「用政績說話」,是對「家族政治」質疑的最好迴應。雖然GDP是唯一超過1兆美元的東南亞國家,由於國民平均所得低,仰賴能源、礦產、農業的產業策略「回不去了」。基於東南亞國家和RCEP「現在進行式」的經貿互惠基礎,就伊斯蘭國家、金磚國家、以及全球南方國家的經濟發展現況觀之,市場的開拓相對容易,產業的互補則很困難。家族政治雖然不一定是自由民主政體的毒藥,提高國民所得、改善人民生活,纔是自由民主政體能夠長治久案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