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的起點--那個誤入歧途的秋天

圖/鄧博仁

(東美文化提供)

本業國際關係的我,究竟爲何會成爲文學譯者?很多朋友都問過這個問題。或許,一切都要從那個誤入歧途的秋天說起。

還在念碩士班的那年秋天,爲無限延長的學生生涯感到厭煩,也懷疑起自己除了會念書之外,還會做什麼。於是突然興起找工作的念頭,在對出版毫無概念的情況下,意外得到牛頓出版公司的工作機會,當起了編輯。

人生的第一分工作,就進了當時極富聲望與規模的出版社,讓我像是終於跳出水井的青蛙,看見了一個完全不同以往視野的全新宇宙。

雖然名爲「編輯」,但我其實連一天編輯的實務工作都沒做過。在面試時說「不知道念外交的能在公司裡做什麼」的總編輯劉君祖先生,大膽錄取我,然後就放牛吃草,任由我在公司裡當起遊牧民族,哪裡有趣哪裡去。於是,我忽而翻譯哲學辭典,忽而幫忙科學辭典潤稿,不一會兒又跑去做雜誌,最後甚至還企劃起漫畫歷史和漫畫人物傳記來。日子過得精彩開心,我從來沒想過工作竟是如此快樂的事。

但是,再美好的時光都有盡頭。牛頓出版的工作只做了短短一年,我就在家人師長的嚴重關切下,乖乖迴歸正途。

隔年秋天,已在外交部任職的我接獲通知,前一年在牛頓編寫的漫畫世界偉人傳記,獲得國立編譯館的年度優良漫畫獎。心想,這個獎我這輩子只可能得這麼一次,說什麼都得要請假去親自領獎。

當時的國立編譯館館長曾濟羣先生,是大學時代教我們「比較政府研究」的老師。頒獎那天一進會場看見我,曾老師詫異地問:「妳怎麼來了?」

「我來領獎啊。」我回答說。

「替誰領獎?」

「是我得獎啦。」

曾老師不敢置信地看看手上的得獎名單。

「看,這不是我的名字嗎?」我指著名單說。

曾老師看着我,搖搖頭,一句「不務正業」只差沒說出口。

是誤入歧途也好,是不務正業也罷,那一段短短的歲月,在我心裡悄悄種下了一顆夢想的種子。儘管此後多年,我的工作和出版、文學都扯不上任何關係,但是那一年的時間,讓我瞭解了世界的另一重面貌,看見了人生的另一個可能性。心中的那顆種子,也靜靜等待着,在時機成熟的那天萌芽滋長。

後來的某日,從未在我生活裡缺席的文學再度以另一種方式回到我的生命裡,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我的人生。因着翻譯,職場上的長官發現了我在本職專業之外的另一項潛能,開啓了工作的新階段;因着翻譯,我在高速運轉的沉重工作壓力下,找到了逃脫現實世界的避風港;也因着翻譯,我能在文字所構築的殿堂裡,沉澱、思索,反芻,走過幽暗的人生低谷。

然後,就一路走到了今天。

而故事的開始,就在那個誤入歧途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