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臺-數位轉型大不易 企業創新挑戰多

筆者曾服務於美國電信業龍頭AT&T,在網路興起前,AT&T主要營收來自長途電話以及市話,隨着網際網路發展,帶動無線通信崛起,免費的IP通話深受消費者青睞,逐漸取代傳統長途電話及市話的功能,這家百年企業營運面臨嚴峻的挑戰,在歷經長期且艱鉅的轉型過程,雖然從傳統的電信公司,轉型爲數位服務公司,至今仍面臨諸多考驗。

數位發展改變人類生活的樣貌,過去30年、40年在電信業發生的改變,現在也在金融業發生。網路與創新服務,帶動數位貨幣、數位金融應運而生,未來許多金融服務都可透過網路處理、不再需要面對面的銷售。數位化衍生龐大的資料庫與大數據,傳統的銀行及保險服務,未來也將有更多個人化的服務誕生。

金融業啓動數位轉型的第一步,就是進行資訊系統整合,透過系統平臺的數據匯流,才能建立大數據平臺。以目前各界關注的南山境界成就計劃系統爲例,就是臺灣相當大的數位轉型工程,這項工程將近百套複雜的資訊系統整合到一個系統平臺,透過資料的即時流通,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南山人壽也是臺灣保險業第一家嘗試數位轉型的壽險公司。

企業進行數位轉型不一定會成功,但是,若不順勢轉型,則一定失敗。數位轉型並非一蹴可幾,不僅需要企業挹注大量資源,高階領導人對於創新的堅持,更是成功關鍵。對員工來說,轉型也代表既有的工作流程、作業方式需要改變,除了凝聚全體員工的共識,轉變心態,企業也要投入時間培訓員工,提升員工的能力,全員才能配合數位轉型的步伐,一同升級。

筆者2001年到2003年服務於SONY的新創公司,從事類似iTune的研發計劃,規劃在網路上銷售單曲。不過由於SONY最大的營收來自電視與隨身聽,當2003年SONY營運虧損,大砍許多業務,其中就包括這家新創公司,研發計劃因而被迫終止,甚爲可惜。從這個例子,可見企業投入數位轉型需要時間及資源的挹注,否則拋開不了過去成功的包袱,又無法及早因應新的模式,最後終至失敗。

回到臺灣的案例,以南山人壽目前進行的境界成就計劃系統爲例,這項數位轉型專案涵蓋的規模相當龐大且複雜,但卻相當具有挑戰性及指標意義。近百個系統整合原本就不是簡單的任務,上線初期出現部分軟體系統整合問題,可能是當初設計時極少數特殊情境並未考慮到。不過,科技創新原本就不是馬上立竿見影,對於企業勇於拋棄過去成功包袱、勇於領先投入創新轉型,各界應該給予更多支持與包容,才能鼓勵企業投入數位轉型,提供客戶更好的服務。

近期Facebook宣佈將推出「Libra 」虛擬貨幣,引起國際社會極大關注,隨着各界越來越重視資安及個資保護,金融業進行數位轉型勢必也須進行資安系統升級,確保交易安全。此外,國際法令架構的接軌,亦須同步因應,臺灣將在2025年適用國際會計準則IFRS17,因重新定義金融業會計框架,衝擊甚鉅,金融業也須同步調整資訊系統架構,以因應新的法規變化。

臺灣正朝向數位國家的道路前進,因應這股科技驅動的數位浪潮,政府應協助企業推動數位轉型,提供鼓勵措施或研發投資抵減,例如投資智慧化機械設備或5G相關設備、技術服務,可申請投資抵減營利事業所得稅。從政府到社會各界更需要更多的包容與支持,營造鼓勵創新的環境,以鼓勵更多企業投入轉型,爲臺灣經濟發展注入活水,進而提升國家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