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第一個5萬億國家級都市圈,終於來了

文|凱風

國家級都市圈,再次擴容。

日前,廣東省印發廣州、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規劃由兩地會同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編制,經國家發展改革委銜接函覆。

這意味着,一線城市終於有了國家級都市圈,廣州、深圳成爲全國第11個、12個國家級都市圈。

雖然規劃姍姍來遲,但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都是5萬億級量級,在已獲批的所有國家級都市圈中霸榜前二。

5萬億都市圈,意味着什麼?

01

都市圈、城市羣,是新一輪城鎮化的主要載體。

目前,我國共有19個城市羣、數十個都市圈,但不是每一個城市羣、都市圈都能位列“國家級”。

是否晉級國家級,看的不是圈子大小或經濟強弱,而是相關規劃是否獲得國家層面批覆。

以此爲準,目前,我國只有12個嚴格意義上的國家級都市圈。

這些國家級都市圈包括此前獲批的南京、福州、成都、長株潭、西安、重慶、武漢、杭州、瀋陽、鄭州,以及此番落地的廣州、深圳。

爲何衆多二線城市都市圈率先落地,一線城市卻姍姍來遲?京滬爲何仍然沒有獲批?

其實,國家級都市圈,並非以經濟實力論高下,更不是以批覆先後論高低,其中不乏政策扶持乃至均衡發展的考慮。

一線城市經濟實力更強,輻射範圍更廣,都市圈的劃分牽一髮而動全身,不會倉促落地。

無論是上海大都市圈,還是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核心圈層都已相當成熟,如廣佛、深莞惠、滬蘇等等。

但在覈心圈層之外,一些鄰近地區是否納入其中,則存在一定爭議。比如清遠、韶關之於廣州,河源之於深圳,湖州等地之於上海等等。

如今,廣州、深圳都市圈規劃橫空出世,意味着一線城市都市圈終於取得實質性突破,北京、上海都市圈也不遠了。

02

廣深兩大都市圈,到底有多強?

無論廣州都市圈還是深圳都市圈,面積都不大,都在2萬平方公里之內,人口規模在3000萬人以上,但經濟總量雙雙逼近5萬億。

根據最新規劃,廣州都市圈2022年GDP總量達到4.46萬億,人均GDP13.4萬元;

而深圳都市圈達到4.9萬億,人均GDP更是高達14.3萬元,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

今年以來,隨着全力拼經濟成爲主流,廣東經濟迎來全面反彈。深圳都市圈將率先突破5萬億,廣州都市圈離5萬億隻有一步之遙。

不僅經濟體量龐大,廣深兩大都市圈還是全國最成熟的都市圈。

根據清華大學中國新型城鎮研究院發佈的報告,全國共有34個都市圈,只有6個屬於成熟型,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分別位列第一和第四。

都市圈成熟與否,看的是一體化乃至同城化的程度,廣佛、深莞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

在廣州、深圳兩大都市圈,地理邊界幾近消失,城市之間幾乎連成一體,就連都市圈之間,也不再有明顯的界限。

無論是從廣州到佛山,還是從深圳到東莞,都絲毫感受不到行政邊界的存在感,不僅跨市的地鐵、城軌等軌道交通縱橫交錯,跨城通勤更是成爲常態。

根據報告,2022年大灣區內地九市日均出行量542萬人次,其中廣佛兩市間出行量171萬人次,深莞也接近百萬人次,遠高於滬蘇等長三角地區。

要知道,這還是疫情波動之下的數據,今年以來,廣州、深圳接連霸榜全國人口流入城市榜首之位,幾地的跨城通勤量有望再次邁上新的臺階。

03

超級都市圈,產業有多強?

廣州、深圳都市圈的同城化,不只是體現在交通互聯上,就連產業也形成了協同發展的態勢。

作爲經濟第一大省,廣東是我國工業最發達的區域,而廣州、深圳都市圈又是先進製造業的高地。

一個表現是,全國十大工業城市,珠三角佔了近半壁江山,都屬於兩大都市圈的範疇。

以工業增加值來看,深圳超過上海躍居全國工業第一大市,而廣州、佛山、東莞分別位列第5、第6和第9。

另一個表現是,先進製造業集羣“國家隊”最密集的區域,都在兩大都市圈之內。

根據工信部先後發佈的45個先進製造業集羣優勝者名單,廣東共有7個集羣入圍。

這些集羣包括廣佛惠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羣,東莞智能移動終端集羣,廣深佛莞智能裝備集羣,深圳先進電池材料集羣,深廣高端醫療器械集羣,佛莞泛家居集羣。

這些先進產業集羣,都已達到萬億級,且多數橫跨兩個乃至更多地市,產業協同效應可見一斑。

目前,廣佛正在共同打造先進裝備製造、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等四個萬億級產業集羣,深莞也在聯手共建全國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羣。

這正是都市圈之爲都市圈的最大意義所在。

04

廣州、深圳等都市圈,爲何都“瘦身”了?

在最初的十四五規劃中,廣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都超出珠三角的界限,將粵東西北的多個地市納入其中。

然而,在最新的規劃中,廣州都市圈僅包括廣州、佛山全域,以及肇慶、清遠的都市區,面積不到2萬平方公里。

同樣,深圳都市圈則回到了深圳、東莞、惠州以及深汕特別合作區的傳統範疇,面積更是縮小到1.67萬平方公里。

與最初的規劃相比,原本被納入廣州都市圈的韶關、雲浮等地被排除在外,一開始被納入深圳都市圈的汕尾、河源等地也不在其列。

爲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事實上,這不是首次出現,武漢都市圈從最初的“1+8”縮減到武鄂黃黃四城,鄭州都市圈也不再將洛陽囊括在內。

早在去年9月,國家發改委對此已有定調:

我國都市圈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各地要尊重客觀規律,不能跨越發展階段,在不具備條件的情況下推動都市圈建設……要依據人口經濟聯繫科學合理確定都市圈空間範圍,防止盲目擴張。

所謂都市圈,一般指的是城市羣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爲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爲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1小時通勤圈,基本界定了都市圈的合理範圍,大概50-100公里的半徑,而地域面積一般都在2萬平方公里左右。

畢竟,將幾百公里之外的縣市,都劃到強中心的都市圈,只有形式意義;將整個省都劃成一個都市圈,也頂多只是概念的狂歡,並無多少實際意義。

既是成熟如廣深,輻射效應極其可觀,但也難以覆蓋周邊所有地區,真正的都市圈一體化乃至同城化,必然尊重現實,有所取捨。

不過,雖然韶關、雲浮、河源、汕尾等粵東西北地市未被納入兩大一線城市都市圈,未必不能享受兩大一線城市的輻射。

且不說在規劃中許多任務都已涉及這些城市,而藉助“市市通高鐵”帶來的連通效應,以及廣東“百千萬工程”推動的跨區域幫扶及合作,大量產業飛地、科創飛地正在興起,粵東西北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05

廣東,有多少個“圈”?

廣東共規劃了5大都市圈,除了廣州、深圳兩大國際級都市圈外,還有珠江口西岸、汕揭潮、湛茂都市圈。

兩大國家級都市圈分別對應廣深兩大一線城市,而三個地方都市圈對應的則是珠海、汕頭、湛江三大省域副中心城市。

5大都市圈的橫空出世,標誌着廣東省內不再是廣深獨大,而會形成以廣州、深圳爲中心,湛江、汕頭、珠海爲副中心的協調發展格局。

對於廣東來說,廣州、深圳謀求的是大都市圈格局,範圍將跨越珠三角,輻射粵東西北。

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由 珠海、中山、江門、陽江全域。

珠西都市圈雖然戰略定位不低,但缺乏強中心城市,沒有引領者,但地處廣深兩大都市圈之間,有了左右逢源的可能。

且不說廣州的地鐵城軌正在向珠海、中山延伸,而位於珠江東岸的深圳,更是藉助深中通道、深珠通道,將勢力範圍拓展到珠海、中山、江門等地。

日前,深中通道主線正式貫通,離開通只有一步之遙,而深珠通道正在規劃之中。

隨着11條跨海大通道日益建成,大灣區,越來越像一個市。

同樣,藉助都市圈,汕頭、湛江作爲省域副中心的地位將會更加鞏固。

汕潮揭都市圈包括汕頭、潮州、揭陽全域,梅州都市區爲聯動發展區,其中汕頭核心區爲主中心,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增長極。

湛茂都市圈包括湛江、茂名全域,以湛江市城區爲主中心,茂名市城區爲副中心,,目標是打造國家重大戰略聯動融合發展示範區、國家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門戶樞紐。

一旦粵東、粵西集體崛起,廣東的經濟還能再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