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蝠𫚉住進水試所 自己療傷

鬼蝠𫚉送到水試所中,大多在深6公尺的水池繞池而遊。(水試所提供)

鬼蝠𫚉昨天由定置漁網業者送抵。(水試所提供)

花蓮東昌定置漁場昨天捕獲的鬼蝠𫚉,中午運抵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水產試驗所後,經過一天的觀察,鬼蝠𫚉大多在水池底部繞池而遊,水試所研究員鄭明忠表示,全世界對於鬼蝠𫚉的研究資料都很少,研究人員將會針對鬼蝠𫚉進行生物學研究。

水試所研究員周爰瑱表示,這只是鬼蝠𫚉屬的雙吻前口蝠鱝,體長約2.6公尺,相較於一般鬼蝠𫚉體長約4.5公尺,這隻應該還未成年,一般鬼蝠𫚉要10年性成熟才能繁殖後代,每2年生一胎,繁衍速度慢,是屬於易危物種。

由於鬼蝠𫚉前方的鰭狀肢有被纜繩纏繞多年,留下很深的傷口,昨天定置漁網業者清除纜繩後,仍需要鬼蝠𫚉自行修復傷口,因此水試所在海水中加入臭氧,減少水中的生菌數,這幾天仍要持續觀察魚的狀況。

鄭明忠說,以浮游生物爲主食的鬼蝠𫚉,應該會主動浮上水面討食,水試所也準備南極蝦給它當食物,但前提是鬼蝠𫚉復原狀況良好。對於鬼蝠𫚉的未來,要標放還是留在水池中觀察,都還言之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