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民調挨轟陷阱 管中閔:非你的地方不叫霸佔是啥

財經中心綜合報導

國發會3日公佈學生佔領立法院相關民調結果顯示有46.1%的受訪者,認同佔領國會的行爲,但有57.6%的民衆者認爲,同學應先離開議場。對此,民進黨立委管碧玲3日痛批是誘導答題;國發會主委管中閔直言,「不是你的地方,去了不叫霸佔是什麼?」

國發會於4月1日至2日進行「民衆對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看法」民意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6%的受訪者知道反服貿學運,其中有4成6民衆認同,3成7反對。對於目前僵局如何解?近4成9的民衆認爲,服貿應逐條審查表決,並與制定兩岸監督條例同時進行;近2成8覺得協議應全部退回,與大陸重新談判;2成7支持學生繼續佔據議場。

不過,有網友網路上爆料,國發會問題使用不少主觀形容詞,例如「非法霸佔、破壞公物違法」等字眼,恐有醜化學生的行爲,且訪談中還有誤導、設陷阱之嫌。管碧玲抨擊,這是一份「丟臉」的民調,因爲問卷利用高度的偏見用詞,刻意抹黑學運,且完全不提對臺灣負面影響,還把學生提的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訴求,竄改爲總統馬英九的指示。

但管中閔則不認爲問卷具主觀性字眼,反嗆「不是你的地方,去了叫什麼?把公家東西弄壞了,不叫毀損公物叫什麼?」到底哪裡來的誤導,只是不符合該名網友的主觀吧!他也解釋,過去本來就會對施政進行調查,來了解民衆的想法,絕非爲服貿而作,爲什麼現在政府做任何事情都是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