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觀察:挑撥中俄關系的圖謀註定不會得逞

2021年6月16日,俄羅斯總統普京美國總統拜登在瑞士日內瓦舉行會晤。全球的目光聚焦日內瓦,而涉華議題更成爲各方關注的焦點。

儘管普京總統此前接受美國NBC電視臺採訪時突出強調“近年來中俄戰略伙伴關係處在歷史最高水平,雙方在政治、經濟、科技等各領域保持高度信任與合作”,美方依然在此次會晤中極力渲染“中俄矛盾”,挑撥中俄關系

“瞌睡喬”在中俄關系上投入的精力是驚人的。新聞發佈會上,拜登將中國描述成俄羅斯的“威脅”,聲稱俄羅斯和中國有幾千英里的邊界,中國正在前進,決心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經濟體,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而俄羅斯的經濟“正在掙扎”,需要以一種“更積極的方式”讓它發展起來。一天後,美國助理國務卿紐蘭在全球安全論壇上跟進表態稱,拜登總統建議莫斯科考慮是否需要“進一步擴大對中國的依賴”。

在筆者看來,任何離間中俄關系的企圖必然是無用功,這是由中俄關系的核心屬性決定的,具體來說有三點:

一是尊重。這是人與人相處的前提,也是國與國交好的條件。中俄相互尊重對方主權、安全、領土完整、發展道路,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問題上相互堅定支持。中俄之間,既沒有“非我族類”的意識形態偏見,也沒有“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思維。如果像某些國家那樣經常以“納粹”“沒有靈魂”“殺手”等惡語相向,這樣的雙邊關係註定是沒有尊重可言的。

二是互信。中俄戰略互信起於累土,現已是百尺高樓,具體表現在方方面面。習近平主席2013年3月就任國家主席後,選擇俄羅斯作爲首次出訪的首站兩國元首自2013年以來會晤33次,建立了密切的工作關係和深厚的個人友誼。2019年6月習近平主席接受俄主流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普京總統是我交往最密切的外國同事,是我最好的知心朋友,我十分珍視同普京總統這份深厚的友誼”。兩國在重大國際地區問題上高效協作,在聯合國等多邊框架內積極配合,就國際抗疫合作、阿富汗局勢伊朗核敘利亞問題等國際熱點問題溝通對錶,無不展現出高度互信。

三是互補。中俄各領域合作具有極強的互補性,爲兩國關係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中俄原油管道東線天然氣管道顯著優化了我國能源進口結構,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兩國正在聯合研製的遠程寬體客機CR929,有望在被多年壟斷的國際遠寬客機市場闖出一番天地,中國全球第二的民用航空市場規模和俄羅斯成熟的發動機技術爲雙方合作提供了充足底氣。中國的“北斗”導航衛星與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衛星實現兼容,俄“月球26號”探測器將與我嫦娥7號月球探測器開展任務協作。中俄獨立研發設備但信息共享、共同探索的情況在國際上並不多見,可以說是開創了太空探索的新模式。紫皮糖巧克力冰激凌等來自俄羅斯的食品豐富了我國居民的貨架,滿足了中國民衆味蕾。在俄汽車市場整體萎縮的2020年,哈弗、長安等國產汽車銷量暴漲62.5%,今年以來依然延續了逆勢上揚的勁頭華爲小米等中國電器品牌閃耀在俄羅斯大小商場,小米更是在6月第二週首次超越三星,登上俄羅斯智能手機銷量榜首

人心明鏡。今年2月,俄羅斯民調機構列瓦達中心發佈數據顯示,如今對中國持積極看法的俄羅斯人約佔75%,爲近年最高,這是上不封頂、下接地氣的中俄關系在民衆觀感上的直接投射。

一言以蔽之,中俄關系以尊重爲前提,以互信爲基礎,以互補爲動力。這樣一組大國關係,不僅離間不成、挑撥不得,而且樹大根深,只會在兩國元首引領和民心相通的滋養下繼續茁壯成長,不斷結出累累碩果

(作者是國際問題觀察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