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海牛文化節初夏登場 蚵農仍等不到合法觀光載客車

彰化芳苑鄉擁有獨一無二的「海牛潮間帶採蚵」,被認證爲國家無形文化資產。(彰化縣政府提供/謝瓊雲彰化傳真)

彰化縣政府2019年起首度開辦國際海牛文化節,推廣漁村潮間帶觀光,讓更多人深度認識海牛文化;然而,絡繹不絕的遊客,單靠現役8只老海牛實在無法應付,蚵車載客卻始終被彰縣府法令視爲違法,問題難解。(彰化縣政府提供/謝瓊雲彰化傳真)

2022國際海牛文化節即將於5月7日初夏的週末登場,緊接着7、8月盛夏時節,還有年度重頭戲王功漁火節海洋音樂祭系列慶典,嗨翻寧靜的小漁村,最受歡迎的鐵牛蚵車載客體驗潮間帶溼地生態遊程,因現行禁令遲未解套、鬆綁,讓蚵車載客蒙上一層違法的陰影,讓蚵農氣憤又無奈。

彰化芳苑鄉擁有獨一無二的「海牛潮間帶採蚵」傳統漁法,獲登錄國家無形文化資產,彰縣府2019年起首度開辦海牛文化節,推廣漁村潮間帶觀光,藉此讓更多人深度認識海牛文化。

隨着時代改變,農業機械興起,拼裝三輪的「鐵牛蚵車」快速取代獸力、人力,2014年間芳苑鄉內仍飼養50多頭年邁黃牛,僅不到20頭還會隨老農下海巡蚵田,彰縣府當年還設置第1座老牛安養中心,專供退役老牛有尊嚴的安享晚年。

近年漁村轉型觀光,蚵車平日載蚵、假日載客已成常態,去年9月芳苑海空步道啓用後一夕爆紅,更讓溼地挖蛤抓蚵螺捕蟹的生態觀光商機蓬勃涌現;但2018年農業處頒佈自治條例,將俗稱蚵車的「牡蠣搬運機」發牌納管,並豎立起告示牌,明令禁止蚵車載客觀光,違者還要開罰3000元至3萬元,成爲發展生態觀光的緊箍咒。

蚵農表示,現役的老海牛僅8頭,縣府委託飼養的7頭年輕黃牛尚未訓練,緩不濟急,一邊要推展漁村觀光,一邊卻不願意積極輔導蚵車合法又安全上路,實在是自相矛盾又諷刺。

農業處長邱奕志說,潮間帶觀光載客車輛相關事宜由城觀處着手辦理。城觀處長田飛鵬表示,漁會、地方漁民都盼能比照農委會「娛樂漁船」的處理原則,輔導現有蚵車成合法載客的觀光娛樂蚵車。

田飛鵬指出,農業處法規禁止載客就是認定蚵車有安全疑慮,若以遊客安全爲最高考量,另訂潮間帶載客觀光車輛自治條例,4月20日前仍需再收集相關單位與地方意見,確認可行的方法,避免法規與現實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