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金融》就算降息也不怕 「雙印」銀行2024看俏

路透社指出,在過去1年半多的時間內,亞洲各國幾乎都跟隨聯準會腳步,各自調高自己的利率,只是增幅有差別而已。由於升息幅度不大且不密集調升,亞洲銀行業者的利息收入反而更好,放款業務成長也沒受阻。

自2022年3月聯準會開始升息,印度、印尼以及泰國的銀行指數,都比MSCI亞洲日本除外指數,以及美股標普500指數漲得還要多。在高利率與低成長的階段中,還是可以大幅放款與降低融資成本的銀行得到市場青睞。

匯豐銀行希望,明年啓動降息循環時,能溫和一點不要過於躁進。因爲,這對亞洲金融業來說是正面的,可刺激放款業務成長。以世界上人口數目最多,又有許多缺錢低收入戶的印度來說,金融機構信貸需求不斷成長,當地銀行業者在過去幾個月,貸款業務增幅竟高達雙位數。

LSEG(倫敦證交所集團)統計,亞洲銀行業的貸款成長率,預估將從今年4.5%大增至明年10%,其中,印度和印尼兩國的銀行業者,分別以15%以及11%的增幅排在前段班。

美國摩根大通表示,除中國大陸的銀行外,亞洲各國銀行在全球貸款總需求當中,位居領先地位,2022年這些亞洲國家的利差爲2.4%,已回到疫前的水準。

英國基金管理業者abrdn指出,銀行從放款成本增加中,輕鬆獲利的時代已結束。利率已經見頂或接近頂端,但降息幅度將小於升息的。這種不利於銀行成長的逆風型態屬漸進式,而不是一下子就會衝擊到獲利能力。

Abrdn也偏好印度與印尼的銀行業者,因爲這兩個經濟體的經濟成長較佳,故銀行業也可維持獲利。依照LSEG計算,明年印度與印尼銀行的獲利成長幅度,可望分別在13%以及11%,幾乎是亞太地區同業平均6%的兩倍。

專注於亞太投資管理的公司FSSA指出,自己的投資組合中,主要都是印度銀行業者,像是印度最大銀行HDFC、4大銀行之一ICICI、第3大民銀Kotak,還有第4大的Axis。

FSSA認爲,印度可支配所得的金額增加,代表當地民衆除了錢存在銀行的數量成長外,甚至在資產管理以及保險項目上都會增加,故印度大型銀行是投資首選。

至於印尼的銀行業者,FSSA選擇中亞銀行(BCA),因爲是同樣階層的佼佼者。11月時,摩根士丹利已把BCA列入自己除日本以外的亞太地區重點名單之內,理由是有存款特許權(deposit franchise)以及較強的放款訂價能力。

但路透社表示,上述銀行目前的股價可能有些偏高,例如印度的HDFC以及ICICI的股價淨值比是3,Axis爲2.3,印尼的BCA高達5。相較之下,MSCI亞洲各國銀行指數的股價淨值比只有0.9而已。

此外,印度和印尼2024年將要舉辦大選,表示這兩個地方的股市,波動應該只會大不會小。新加坡、香港與韓國等地股市表現不優,因這些國家的金融業務已成熟化,也限制了銀行可以操作的空間。

亞太已開發市場的獲利成長預期也較低,例如2024年澳洲銀行業者獲利恐將減少5%,而新加坡的可能不會成長,韓國則是估可成長4%。摩根士丹利認爲,身處貨幣政策仍寬鬆的中國大陸銀行業者,當地股市正在消化淨利息收益率(NIM)所帶來的利空壓力,故還是維持賣出評等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