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談經濟分裂 IMF:全球GDP恐減7%

IMF表示,即便是有限的分裂,也可能使全球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減少0.2%。至於對國際貨幣體系和全球金融安全網(GFSN)造成的衝擊,則需要進行更多的評估工作。

報告指出,在經過2008年至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與之後幾年貿易限制激增後,全球商品與資本流動已經趨平,呈現不增不減的停滯狀態。新冠大流行病和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進一步考驗國際關係,並讓人們對全球化的好處有更多質疑。

多年來,持續深化的貿易關係讓全球貧困人口大幅減少,而價格降低同時也造福了先進經濟體中所得較低的消費者。貿易關係的解體,將對低收入國家和先進經濟體的低所得消費者帶來最大的衝擊。對跨境移民的限制,將剝奪地主國取得寶貴技能的機會,同時減少移民輸出型經濟體的匯款。資本流動減少,將減少外國直接投資;而國際合作減少,將對重要全球公共財的供應構成風險。

IMF表示,現有的研究指出「分裂」越深、代價越高,技術脫鉤則會顯著地放大貿易限制造成的損失。隨着全球經濟越來越轉向「金融區域化」(financial regionalization)和分裂的全球支付系統,新興市場經濟體與低收入國家恐將面臨最大的風險。隨着國際共同承擔風險的減少,全球經濟分裂可能導致宏觀經濟的波動加劇、危機惡化,以及國家的緩衝機制面臨更大的壓力,還可能削弱國際社會支持危難國家的能力,以及導致未來在解決主權債務危機時變得更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