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科會擬定前瞻半導體技術創新再突破 2030年矽製程冠全球

國科會工程處處長李志鵬。(國科會提供)

AI熱潮席捲全球,伴隨AI發展所需晶片,已成爲驅動全球科技產業發展的核心,也是半導體帶動產業創新的最佳契機,國科會工程處處長李志鵬於27日表示,面對全球產業局勢變動與新興技術崛起,國科會已於2019年提前因應建立我國半導體先進製程生態圈,擬定「Å世代半導體計劃」、「化合物半導體計劃」,期望在2030年矽製程要超越全球,推動製程、人才、技術等方向突圍,對內促進我國整體半導體產業鏈之共榮互惠。

國科會主辦,經濟部協辦的「2024臺灣半導體產學論壇暨半導體領域專案成果發表會」27日在新竹舉行。

李志鵬也說,目前國科會也積極推動跨部會合作「晶片驅動臺灣產業創新方案」,規畫2035半導體科技與產業佈局,提出我國未來10年國家半導體戰略。

在成果發表會上,各學研團隊也展現在前瞻技術、學術及產業應用上的亮點成果,聚集產業及學界的能量,並使產學交流促進成果擴散。

國科會推動學術界的半導體專案計劃,佈局下世代半導體前瞻技術研發與高階研發人才培育,重要亮點成果分別有Å世代半導體專案計劃、化合物半導體專案計劃及關鍵新興晶片專案計劃。

經濟部則透過法人研發與補助業者雙管齊下方式,佈局半通用AI晶片設計、高效能記憶體、晶片異質整合、開發針對推薦系統運算加速晶片,以及研發全球最高效散熱技術,搭配由工研院建置業界首見異質整合先進封裝試量產線,幫助新創業者的創新發想加速產業落地。產發署協助國內設備業者降低開發風險,通過終端廠品質驗證,提升我國設備產業技術自主能力。

國科會強調,半導體也是未來6G、AI、淨零排碳、量子電腦、精準健康、電動車、低軌衛星等新興科技的核心,以我國的半導體實力爲利基,可以開創發展新興應用機會,期許在跨部會合作平臺下,2035年半導體產業不論是製程、設備、材料、晶片設計都得以延續我國在半導體產業的領先優勢,爲下世代半導體技術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