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再出外商投資新政:繼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 進一步放寬上市公司戰略投資限制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繳翼飛北京報道繼“民營經濟31條”後,吸引外資的重磅文件也正式發佈。8月13日,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6方面24條政策措施,包括提高利用外資質量、保障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持續加強外商投資保護、提高投資運營便利化水平、加大財稅支持力度等。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8月14日召開的國新辦政策吹風會上了解到,《意見》將在今年下半年加快落地,有關部門正在研究推動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持續擴大外資市場準入。《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也將再次修訂,中國針對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限制將進一步放寬。

上半年利用外資金額小幅下降

近期,聯合國貿發會議發佈的《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跨國投資下降12%,由於多重因素影響,2023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仍然繼續面臨下行壓力。

中國今年的外資招引工作也因此受到阻礙。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實際利用外資7036.5億元,下降2.7%。

商務部部長助理陳春江在發佈會上回應,當前受多重因素影響,世界經濟增長乏力,聯合國貿發會議預測,今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仍將繼續面臨下行壓力,中國引資面臨的形勢複雜嚴峻。在此背景下,疊加去年同期高基數等因素影響,上半年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同比小幅下降,整體規模保持基本穩定。

今年7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提出“要多措並舉,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

“當前穩外資是迫切的任務。從此次《意見》內容來看,不僅僅是當下,更多的是立足於長遠穩外資。”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對於外資的態度是“來者不拒”,而現在的利用外資更多是利用國際資源更高水平的優化配置,因此也更強調外資質量,從而對中國經濟的高水平發展起到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利用外資正在發生結構性變化。上半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5萬家,增長35.7%;法國、英國、日本、德國對中國投資分別增長173.3%、135.3%、53%和14.2%;高技術產業引資增長7.9%,佔比提升3.9個百分點達到39.4%。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引資增長28.8%。

“我們也要看到,中國經濟持續恢復向好,超大規模市場蘊藏巨大發展潛力,中國開放的堅定決心、廣闊的市場機遇、完備的產業體系、優質的營商環境,正在吸引着廣大外國投資者加碼在華投資,中國市場對外資仍保持着較強的吸引力。”陳春江說。

中國貿促會7月底發佈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國外資營商環境調研報告》顯示,超九成受訪外資企業對2022年四季度以來中央出臺的外資政策評價“滿意”以上,近九成受訪外資企業對地方政府出臺的外資舉措評價“滿意”以上。今年以來,隨着中國經濟運行整體回升向好,跨國企業在華投資信心穩定,外商擴大對華投資整體趨勢沒有改變。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經濟體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大偉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目前中國利用外資情況主要表現爲“增量流入和存量轉移並存”,普遍的看法是當前中國外資正在經歷結構性調整,部分存量外資出現轉移是客觀現實,但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產業當中,而從研發中心、電子信息再到生物醫藥等一系列的新興領域,外資都在積極涌入。

“近年來,中國日益重視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注重發揮好政府作用,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面臨的諸多具體問題,大幅度降低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大幅度增強了對高技術行業跨國公司的吸引力。”李大偉說。

引導外資投向中西部和東北

製造業是外商投資的重點領域。目前,中國一般製造業領域已實現全面開放,自貿試驗區負面清單製造業條目全面清零,汽車行業自2022年起全部取消對外資准入的限制。而且今年實施的新版《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新增條目數量達到歷年新高。本次《意見》也指出,在符合有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加快生物醫藥領域外商投資項目落地投產。這爲外資企業投資中國進一步拓展了空間。

工業和信息化部規劃司負責人姚珺指出,工信部接下來將持續加強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全面貫徹《外商投資法》,在要素獲取、資質許可、政府採購、標準制定中貫徹“內外資一致”原則,依法平等保護外資等各類所有制企業和企業家合法權益。同時,進一步完善製造業重點外資項目服務保障機制,積極協調解決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落地和運行中存在的困難,增強外商在華投資信心。

目前,隨着中西部地區改革開放推向縱深,投資環境不斷改善,外資對中西部地區的青睞程度逐漸提升。今年以來,工信部已經與河南、內蒙古、廣西等省區共同舉辦系列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爲包括外商投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梯度轉移搭建平臺,促進了一批重大項目簽約落地。

本次《意見》也明確,將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級新區、國家級開發區等各類開放平臺,鼓勵東部地區與中西部和東北地區、沿邊地區探索通過產值、利益等分享機制,結對開展產業轉移協作。對在中國境內進行整體性梯度轉移的外商投資企業,按照原所在地區已取得的海關信用等級實施監督。

姚珺指出,接下來將認真執行《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版)》,引導外資投向先進製造、節能環保等領域,投向中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進一步提升吸引外資質量,優化外資佈局,做好製造業利用外資工作。同時,按照《製造業轉移發展指導目錄》,聚焦產業鏈強鏈補鏈,引導各地立足產業基礎、發揮特色優勢,有序承接、錯位發展,持續做強做優做大特色優勢產業。

確保各項政策“落地開花”

事實上,政策端層面穩外資政策一直在發力。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發佈了《關於以製造業爲重點促進外資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若干政策措施》。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商務部科技部關於進一步鼓勵外商投資設立研發中心若干措施的通知。

陳春江表示,下半年商務部將指導各地貫徹落實本次發佈的《意見》,以及此前出臺的支持外資研發中心、促進製造業引資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確保各項政策“落地開花”。會同相關部門研究推動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持續擴大外資市場準入。修訂《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管理辦法》,進一步放寬外國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戰略投資限制。

商務部今年首次舉辦了“投資中國年”系列活動,上半年活動期間,各地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據不完全統計,在談的外資項目有2900多個。根據商務部此前透露,下半年還有一批跨國公司的高管有訪華的計劃,商務部將爲其來華考察投資環境、對接發展戰略、洽談合作項目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

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朱冰表示,下半年,商務部將持續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其中,9月份將在北京召開服務貿易博覽會期間舉辦服務業擴大開放專場推介會,在廈門投資貿易洽談會期間舉辦“投資中國年”的主旨論壇暨福建專場推介。此外,還將指導地方積極探索、大膽創新,運用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方式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外商投資促進活動,將招商引資與“穩鏈補鏈強鏈”相結合,與“招才引智引技”相結合,引進一批補短板、強優勢的高質量外資。指導地方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促進成效評價體系,更加註重引資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