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福建先試先行及建設融合示範區政治意涵(柳金財)

大陸提出福建先試先行角色及作爲兩岸融合示範區作用,顯然大陸對臺政策界定福建視爲戰略前沿。圖爲第六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活動。(照片由福州領袖營主辦單位提供)

第五屆兩岸融合發展論壇已於8月1日在福建省福州召開,其中倡議福建作爲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及示範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與會者前金門縣議會議長王水彰提出呼籲將金門定位爲「非軍事和平區」,成爲兩岸的和平橋樑,且爲促進兩岸和平發展,應促成「金廈漳泉同城化」,興建金廈大橋類似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大橋,增加兩岸交流互惠合作,此議題頗受關注。

對照先前臺灣總統參選人紛紛提出金門在兩岸關係發展中所應扮演角色及作用,包括兩岸和平宣言、兩岸和平發展實驗區、興建金廈大橋、全面小三通及直航議題,也使金門建設成爲兩岸緩衝區構想,再度被討論。陸委會則曾表示,金廈大橋涉及國家安全等複雜問題,目前政府並無推動金廈通橋的政策與規劃,「現階段並無必要性及急迫性」。

事實上,2023年以來金門地區兩個議會聯盟,提出金門成爲「永久非軍事區」等四大宣言,包括早日興建「金廈跨海大橋」,藉此希望兩岸領導人都能聽到金門民衆心聲,讓金門避免重蹈覆轍、捲入戰爭。大陸亦在海峽論壇中,提出福建先試先行角色及作爲兩岸融合示範區作用,顯然大陸對臺政策界定福建視爲戰略前沿。

福建省在兩岸融合過程中,具有對臺政策「先試先行」的關鍵性角色。大陸連續在福建舉辦十五屆海峽論壇,顯示對臺政策極具穩定性、一致性及漸進性、和平性,這預示着福建在兩岸融合發展中應發揮示範區功能,和平統一是大陸對臺政策的「主基調」,從經濟社會文化融合,建構兩岸民衆的心靈契合,命運共同體意識到中華國族建構,最終達成國家完全統一及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福建和臺灣具有「地緣近、血緣親、文緣深、商緣廣、法緣久」的「五緣」關係,決定其獨特地位和作用。無論是在貿易、投資,及人員往來在臺商、臺師、臺生等領域,吸引臺灣民衆生活學習就業創業,交流合作成效皆屬全國前列。大陸對臺政策「要突出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建成臺胞臺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大陸實施臺灣民衆到福建生活、學習、就業、創業之「同等待遇」,或加速「廈金共同生活圈」形成,對兩岸和平發展產生示範作用。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文化及情感的認同,利於培養兩岸一家人的認同、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大陸視此是中華國族主義建構以及國家統一未來所需要具備的。

大陸視福建爲對臺政策的戰略前沿,及美國視臺灣爲其印太戰略民主同盟,閩臺互動攸關美中臺關係發展。大陸視民進黨試圖「倚美謀獨」、「以武拒統」,刺激大陸民族主義及愛國主義對臺灣主體意識的敵意。尤其民進黨採取「抗中保臺」路線及實施「聯美抗中」戰略,鑲嵌入美國「以臺製華」戰略,成爲美實施「印太戰略」之「馬前卒」。

美國雖宣稱反對臺獨、不支持,卻操作「以臺製華」策略,成爲干擾兩岸融合發展最大外部勢力。兩岸融合途徑不僅具有加強兩岸社會連結及對話,培養兩岸一家親心靈契合作用;且力排美國及外部勢力的反干涉介入,及抵制民進黨運用「國安五法」,實施反制性、對抗性兩岸政策措施。

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規劃的推出,其未來建設將會加速,例如在經濟層面,賦予臺商臺企在開拓內需市場各環節,享受與陸企「同等待遇」的相關政策。在社會文化層面,閩臺兩地密不可分的血緣和宗親聯結,體現兩岸民衆系屬同宗同根、同文同種,利於構建福建與臺灣成爲經濟社會文化共同體關係,進而打造兩岸命運共同體關係及意識。

大陸視兩岸融合發展及建設示範區,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示範區雖由福建主導,但需要臺灣各界人士、民衆,特別是青年參與發揮「示範效應」。「中國式現代化」、兩岸融合途徑及示範試驗區設置,使得福建對臺政策實施成敗,攸關兩岸發展終局制度之選擇。

大陸積極建構福建成爲兩岸融合實驗區,將會對臺灣民衆產生一股向心力,通過參與示範區的交流及合作,從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領域緊密互動,進而培養中國人認同及中華國族主義;甚至吸納臺灣民衆成爲示範區建設的主體性力量、參與力量,實施「同等待遇」目標,透過參與產生「聚集效應」、「溢出效應」向外擴散,進而改變逐漸「去中國化」後臺灣民衆國族認同。

(作者爲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