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解讀2022環太平洋軍演(張百達)

美國雷根號航空母艦戰鬥羣與韓國馬羅島號兩棲攻擊艦在菲律賓海會合,展開2022環太平洋聯合演習。(圖/美國海軍)

今年5月,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日本,並與日相岸田文雄舉行高峰會談。在會談後的記者會上,當被媒體問到如果中國武力進犯臺灣,美國是否會願意採取軍事行動時,拜登當下表示,若臺灣遭受中國大陸的攻擊,將願意使用武力保衛臺灣。此言一出,立即引來各界關注美國的臺海政策,是否已從以往的「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的討論。儘管拜登發言不久後,白宮官員隨即表示美國的臺海政策並沒有改變,除了基於《臺灣關係法》的承諾外,美國仍將奉行「一箇中國政策」。

不論拜登的上述發言是否屬於「刻意」,或者僅是單純的「失言」,對於中國大陸的崛起與發展,以及其對包含印太在內的周邊區域所產生之戰略重力的磁場改變,以及對地緣板塊的擠壓效應,拜登政府除了延續此前川普政府有關印太戰略佈局,並進一步深化與價值理念相近國家間的合縱連橫外,最重要的,無疑是對相關區域的持續軍事投入與整備,維持一支具有足夠實力且具備快速反應能力的部隊,以軍事實力的存在與作戰潛力的展現,對相關國家可能採取冒進行動形成足資可信性的嚇阻力。

而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軍事演習(PIMPAC),正是相關實力的最佳展演場域。而其向區域內相關利益方所傳達的戰略信息,也將會是相當清晰且明確的,應不會存在任何誤判的可能與空間。

美日峰會後首場大規模軍演

號稱史上規模最大的2022年度環太平洋軍事演習,儘管臺灣並未獲得邀請參與,但該等演習除了針對朝鮮半島的情勢外,如何維護與確保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自然爲其關切之所在。

據公開資料顯示,今年度的演習已從6月29日起正式展開,直到8月4日,前後歷時37天。其中,參與的國家更高達到26國,計有38艘各型水面作戰與支援艦艇、4艘潛艦、9國的地面部隊,以及超過170架各型飛機以及近2萬5000人員參與這次的演習。

除了以美國航母戰鬥羣爲主力的美軍仍將擔綱主角外,日本可搭載F-35匿蹤戰機的兩棲攻擊艦出雲號(DDH-183)、澳洲的坎培拉號(L-02)等,均亦參與其中。故不論演習時程之長,參與國家之衆,不僅嚴格考驗相關部隊的後勤補保與作戰持續力,更考驗各國部隊之間的作業互通性與聯合作戰能力,其規模之龐大與程度之複雜,實令人歎爲觀止。

至於美國的臺海政策究竟是採取「戰略模糊」或者是「戰略清晰」的爭議,此刻,似乎已顯得並不那麼重要。因爲這場演習的本身,已是對所有相關爭議或是猜疑的最好迴應。

結合盟友展現應對西太平洋挑戰的能力

這次的演習,雖然仍在進行中,但已傳達出許多值得關注的訊號。首先,26個國家的參與,顯示即使美軍有能力單獨應對相關國家對西太平洋地區所日益構成的挑戰,但是拜登政府仍然採取擴大加盟的策略,以試圖形成更爲強大、可靠,更具統合實力的區域安全策略;另一方面,也是讓相關國家共同承擔起維護印太區域和平與穩定的責任。

其次,除了美、日、紐、澳、菲等亞太國家外,包括德、法、英等歐洲國家亦參與其中。此或顯示,歐盟及上述歐洲主要大國對於參與印太事務的興趣已經日益重視,不僅展現於相關共同政策文件或聲明,更包含採取軍事行動在內的選項方案,其今後發展趨勢亦值得關注。

第三,進行中的俄烏戰爭,並不影響本次軍事演習的展開。此或意味着,在歐洲有北約存在的情況下,若同處理歐洲安全事務所採取的結合盟友、共同應對的集體安全策略,美國或許仍具有一定的實力可「同時應對」歐洲與西太平洋地區所日益形成的安全挑戰。

第四,從美方在印太地區的持續軍事投入,未來應對相關區域挑戰的能力將會獲得進一步的強化。除了觀察進行中的環太平洋軍演外,更值得關注的,乃是美國在本區域內持續進行的各種軍事投入與整備作爲。除了強化部隊輪調訓練、作戰物資的前進部署與海上機動儲備外,更啓動擴大基地羣的整建計劃,採分散部署以強化被動防禦的能力等,均是對相關挑戰的具體迴應,但其主要對象顯然並非指向北韓,而是另有所指。

環太軍演有助臺海局勢的戰略穩定

由於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不僅關乎兩岸自身,也關乎相關周邊國家的共同安全與利益,更關乎美國在相關區域乃至全球的領導威信。

故當面對安全天平日益失衡的兩岸情勢,美方不僅開始大力主導臺灣對美軍購項目的內容,要求符合成本效益及不對稱作戰構想,並能夠形成立即戰力的投資項目外,透過平常在西太平洋地區的軍事部署與例行活動,乃至像這次兩年一度的環太平洋多國聯合軍演,均有助於各方避免誤判或冒進,有助於維護臺海局勢的戰略穩定。

有意思的是,中國大陸亦將從穩定的臺海局勢中獲益,有助於持續爭取戰略機遇期,更有助於專心解決內部經濟與社會等各種的矛盾與挑戰。

(作者爲兩岸政策協會秘書長,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