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中華民國還是主權獨立的國家嗎?(羅慶生)

美國參議院今天通過2023年度國防授權法案,除提供臺灣無償軍援外還包括官員駐臺計劃。美國官員駐臺2年,第一年學習中文,第二年則在臺灣行政機關或立法院工作見習。(圖/shutterstock)

美國國會通過《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除提供臺灣無償軍援外還包括官員駐臺計劃。美國官員駐臺2年,第一年學習中文,第二年則在臺灣行政機關或立法院工作見習。這案子在拜登總統簽署後將成爲法律,聯邦政府必須執行。

美國國會爲何要派官員駐臺?合理的解釋,是既然軍援臺灣100億美金,總要看看臺灣怎麼用吧?「見習」云云只是給臺灣留點面子;美國是建國近250年的先進國家,還需要到國齡不過百餘年的中華民國學習民主嗎?網友在PPT的評論很直接:「名爲學習,實爲監督」。講白話就是擔心臺灣亂搞,所以直接派員進駐。就如同投資企業總要派員進駐,以免投資打水漂。從這觀點看,似乎無可厚非。

但從國家主權來看,問題就很大。PPT網友即質疑「這算干涉內政嗎?」、「欽差大臣來了」,或者講得更難聽:「爸爸找家教盯你的作業有沒有完成」,擔心「看來兵役不讓你拖到2024選完了」或「繼續利用臺灣牽制中國」。換言之,網友擔心美國官員進駐不會只關切軍援用到哪裡去,還會監督臺灣的政策走向,到底有沒有按照美國的規劃走。

果真如此,就非常不合理。同樣以企業投資比擬;臺灣2021年經營的業績是GDP達到7747.93億美元,美國以5年200億,1年不過40億美金的投資,就想拿到臺灣的經營權?世間有這種道理嗎?

美國作法並非沒有先例。中日戰爭期間美國援助中華民國,史迪威將軍即奉派擔任蔣中正的參謀長。史迪威不滿意蔣的指揮,曾當面要求蔣把全部中國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並透過美國總統羅斯福施壓。蔣中正不能接受,日記中記下「實爲我平生最大之污辱,亦爲最近之國恥也」的句子,堅持要美國撤換史迪威。

「史迪威事件」到底是錯在老蔣、史迪威,還是文化或性格的衝突,史家各有看法,但有學者指出,美國以先進姿態援助他國,卻不滿意他國施政,而要取得該國決策權的不合理性。還舉例1970年代美國通用汽車經營不善,日本豐田曾投資通用;豐田如果說「通用管理太糟糕」,要求取得公司經營權,美國人會作何感想?

羅斯福後來換下史迪威,但故事並未結束。韓戰爆發後,美國將臺灣納入亞太防線。1951年美國國會通過《共同安全法》(Mutual Security Acts)援助中華民國。但老蔣無論如何艱困,也絕不容許美國透過援助將官員派駐軍隊或政府,以免噩夢重演。

PPT網友們的擔憂合理,美國《2023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實施,的確可能出現臺灣讓渡主權或至少部分主權的效果。但臺灣人真的願意爲了5年200億美金,就接受美國官員在政府與立法院中監督決策、部分官員挾美自重、AIT臺北辦事處成爲美國的「中聯辦」嗎?

果真如此,那麼爲了維護中華民國主權與臺灣人尊嚴而堅持的「抗中保臺」,豈不成了自己先放棄,才能達到目的的弔詭?如何接受美國友臺「善意」,同時仍能維持臺灣主權與尊嚴,將是有意參選2024大選的政客們必須思考的課題。

(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與洞傳媒國戰會論壇、中時新聞網言論頻道同步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