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建立開創思維跳脫殭屍政策(徐作聖)

維持ChatGPT服務每天就要消耗70萬美元左右的成本,讓OpenAI公司已近破產邊緣。(圖/路透)

臺灣官員對矽谷有說不完的「殭屍迷戀」,最近有經濟部官員牽頭率團訪問矽谷,這是繼王美花部長2022年訪問矽谷後經濟部再次組團訪問,此次目的在於促進矽谷史丹福及加大柏克萊分校來臺指導臺灣產學創新加速器的建制與管理。

臺灣產官學界對矽谷的「殭屍迷戀」由來已久,矽谷的科技文化之所以獨特在於其人文薈萃、資金自由流動、高財務槓桿融資及風險資金充沛、自由化市場經濟的運作模式、快速的資訊流通、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文化,而更重要的是「最低」的政府幹預及猶太人全球霸權的深耕等,與臺式「人多好辦事」、政府牽頭辦事的「國家隊」創新模式截然不同。

矽谷的創新標的幾乎完全集中在資通訊軟硬體及相關的周邊電子零部件產業,在近十年來「重軟輕硬」和人工智慧的風潮下,「去工業化」、「去製造業化」已經使得製造業情勢大不如前,唯軟體和系統平臺的優勢仍獨步全球,但製造業面臨全面缺工的局面已積習難改,臺積電美國廠缺工就是鮮明的案例。

臺灣對科技創新很少有自身獨特的想法,牽頭是小確幸官員,鮮有產業及國際運籌的經驗,但在好大喜功、內卷及自我宣傳掛帥是常態,民主選舉文化中搞仿美/仿日是最政治正確且實惠的作法!

事實上,經驗證明最適合臺灣發展的商業模式「應該」就是圍繞在強大的跨國 企業的供應鏈系統中,以錢德勒(Chandlerian)或哥吉拉(Godzilla) 模式,進行「高效率、大規模」硬體產品或零部件代工。5G無線通訊、人工智慧、軟體開發、雲端計算等產業都證明這種供應鏈代工策略的合理性。

但面對人工智慧革命產業轉型在即,聚焦在科技創新及核心能力再延伸是重要關鍵,但必須是企業能力所能及、國家有能力支援的項目,肓目跟風模仿矽谷地區的「關鍵成功要素」是緩不濟急的!

最近有報導傳出ChatGPT創始企業OpenAI 有可能在2024年底破產,因其每天必須花費70萬美元來維持營運。雖然矽谷常態財務槓桿操作仍然有相當的空間,但這樣的營運管理模式絕非臺資企業所能輕易完成的!再次證明:盲目的跟風矽谷是靠不住的!

世界知名的物理學家/發明家Nikola Tesla認爲「獨處」是科技創新的必要條件,雖然「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但創新也不是「人多好辦事」,堅持殭屍迷戀羣體串聯搞「人多、國家隊」式創新,其間必有蹊蹺?是官員墨守成規附和層峰?缺少專業?還是懶政的後果?

科技創新及典範轉移所創造的產業「轉折」曾發生在許多領域,既然在新舊更迭的過程中負面效應必不可避免,如何適當治理這些負面風險正是科技領導力的呈現。臺灣官員若不認真學習全球產業發展趨勢、不知與時俱進而堅持殭屍迷戀、不懂權宜變通韌性治理、不勇於任事並伺機而動、缺乏使命感卻熱衷於政治正確的操作,必然被時代的巨輪所輾壓,不可不慎!

(作者爲陽明交通大學科管所大學退休教授)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